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院风采】应用数学学院:聚焦网约车社会热点,深入分析网约车安全事故背后的责任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8-30 [来源]: [浏览次数]:

随着网络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出行方式方法也有了新变化,构建了多样化服务体系。出租车分为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专车简称网约车。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约车出行,然而2018年5月5日晚,河南郑州“空姐遇害案”的发生立刻将网约车安全问题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众多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因此六月中旬至八月底,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聚焦网约车社会热点,深入分析网约车安全事故背后的责任”实践团队对于安全事故的较为本质性的原因——即网约车平台(公司)的安全预防措施及运营模式进行了调研与深入分析。在7月初进行线上调查,收到有效问卷219份。于7月中旬在天津、河南、福建、长沙四地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发放线下问卷收到有效问卷197份。通过归纳分析问卷数据,对安全事故的本质做出解答,揭开网约车运行方式背后的神秘面纱。

发放调查问卷

小组成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和整理据,线上调查问卷显示:在被调查群体中男性所占比重为37.93%,女性所占比重为68.07%。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大部分人并不经常乘坐网约车,选择网约车的原因主要为方便快捷,价格优惠。

关于乘坐网约车时自我保护意识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65.5%人认为乘坐网约车存在风险,尤其是女性。有66.39%的人表示一般会选择较为安全的司机斜后方的位置,既能与司机保持一定距离又可以时刻关注司机的行为举止。79%人偶尔和司机交谈(大多数情况下为司机主动交流)11%的人表示从不与司机交谈,其中多为女性。至于乘坐网约车时采取的安全措施:大部人仅仅是采取“尽量乘坐后座车位”“保持谨慎、警惕状态”等基本措施,少数人表示会进行“乘坐前与家人朋友联系告知情况”“随身备好自卫小工具如喷雾”等深层次的自我保护,可见乘坐网约车时乘客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不高。并且问卷结果显示,有30.7%的人会经常在晚上这样危险系数高的时间段乘车,而且不能保证避免单独乘车的情况。

关于对待不良司机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11%人曾遇到过不良司机,多为女性。然而事后采取相关措施向公司投诉或报警的人只有60%。为了做出深刻了解,调查团队成员进行了线下采访。

在线下的调查问卷和路人交流中,被采访者陈女士表示:自己因为工作原因,为了方便快捷经常乘坐网约车,也曾有一次遇到过不良司机,她表示司机因为她是女性又独自乘车,言语轻浮、让人感觉很不好。下车后,陈小姐立刻向相关公司进行投诉,但到如今相关人员并没有给她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在采访过程中,也有一些没有遇到过此种情况的人表示: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并不能及时反映情况给相关部门,她们表示会采取“能忍就忍”的态度。然而在安全问题频发后仍有70%的人表示会继续乘坐网约车。

采访陈女士的照片

为了了解网约车平台是如何进行网约车驾驶员的招聘,团队成员对当地某滴滴司机进行了采访咨询(未征得受访者同意,未能获得照片)。

司机张先生表示,自己是通过朋友介绍开始做滴滴司机,当时只是在手机上申请,通过审核后注册成功,操作十分简单,并没有过多要求。可见网约车司机准入门槛过低。

综合团队的各项调查可知,网约车着实已经渗透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同时网约车安全问题也慢慢随着网约车行业的兴起开始显现,经调查,这等问题主要来源于网约车运行平台、政府相关部门、乘客三方,其中网约车运行平台是主要责任方,主要表现在网约车司机的准入门槛过低,运行平台的监管力度不足,平台管理工作不到位,工作人员效率低下等方面。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在交通运输服务市场也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相关的网约车法规制定不够完善的问题。最后,安全事故的频发也与乘客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匮乏有一定的关系。

然而继今年5月份“空姐遇害案”发生后,8月24日温州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时再次惨遭毒手。而凶手之外,滴滴也难辞其咎。鲜血的面前,是民众的痛心、愤懑和担忧,网约车行业日益重要的市场地位与民众不尽的担忧之间需要一定的相关措施来筑起信任之桥,只望各大网约车运行平台与相关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同时,民众也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相关安全防范措施,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