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院风采】法学院:移动支付的新时代大趋势,探究移动支付的魅力与风险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8-26 [来源]: [浏览次数]:

年轻人乐于体验方便、快捷的新事物,而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让他们得以生活在一个无现金支付、讲究速度和便捷的时代。为深入了解移动支付的魅力与风险,近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智慧城市——移动支付”调研团队就“移动支付”话题以随机采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调查,在青年人群中随机选择对象进行访问,了解青年群体对于移动支付的一些基本看法。

移动支付的使用呈现小额高频的特点。据调研统计,95%的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移动支付,可以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出了‘出门不用带钱包’的感慨。除了“便捷性”之外,不少受访者表示移动支付还可以避免假币流通、现金失窃等风险,同时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使得收入与支出一目了然、方便记录。

受访人群里也有一小部分人说自己出门还是会选择现金支付的方式。其中,84%的人觉得移动支付不太安全,他们认为移动支付很可能会泄露自己的隐私和个人账户的密码,没必要图一时的便捷省事而引起不必要的风险。其次,16%的人认为在有些地方比如一些老人摆的小摊子上由于老人的能力有限是不能进行移动支付的,因此这些人还是会选择出门带现金,索性就用现金支付。由此可见,提高支付安全性和扩大应用场景范围是市场主体未来改进的重点。

其中一位受访者说:“虽然移动支付快,但是总觉得一点一按后,钱没经过手里就流出去了,感觉不踏实。”在他看来,移动支付的弊端源于货币的虚拟性。不少人习惯了从钱包中掏钱付款的流程之后,一时难以适应移动支付的流程,相应地也必然存在警惕性。

移动支付的风险是切实存在且不可忽视的。受访对象对移动支付存在不满意的地方中,存在安全隐患占比55.34%,个人隐私受到威胁占比48.3%。现在的智能手机大多数配有指纹识别功能,微信或支付宝付款只需手指轻轻一点便可确认付款,更有“出示付款码”即可免密支付的支付方法,这些都是集便利与风险于一体的付款方式。

“熊孩子用父母手机充值游戏”、“付款码被不法分子扫描”等新闻屡见不鲜,可见移动支付带来便捷的同时,滋生了一定的隐患。而对于预防风险的措施,许多人尚未有周全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受访者表示:“平常我们觉得手机在自己手里,一般不会被盗付之类的。”显然,很多人并未意识到移动支付带来的风险性,对于如何防范的问题表现得有些茫然。

除了日常的购物之外,部分金融机构也开始推出相关业务,吸引投资者以移动方式进行投资或理财。移动支付的市场正在不断地扩大,并且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主流的支付软件例如支付宝等也已全面实名制,并且进行面部扫描识别保障支付安全。但如何进一步降低移动支付的风险,让移动支付与现金支付能够妥善共存仍然是主要的问题。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王树良表示:“现有法律对移动支付的监管不是特别明确,建设健全的移动支付法律体系,根据移动支付行业发展现状优化现有的法律,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事情。另外,还需要加强移动网络加密技术和身份识别等安全性控制技术、加大对钓鱼网站、各种诈骗信息等不安因素的管理力度。”南财大调研团队成员将继续进行调研,对移动支付安全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努力提供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

(通讯员:姚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