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苏南和苏北农村区域金融与涉农产业发展不平衡,了解江苏省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现状与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不仅有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8月7日到8月12日,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融耀四方”团队成员曽昆旭、许天立与吴刚分别来到苏南与苏北的农村,继续开展实地调研。
情系苏南,探索农村边缘化发展下的苏州农业
随着苏南地区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苏南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农村也呈现向边缘地区发展的趋势。在苏州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传统农业的发展前景不甚乐观。据悉,为提高生产效率,很多地区已采用土地承包给集体进行耕种的生产方式,也成立了聚焦农业技术的发展的农业科技发展公司。
8月7日,团队成员曽昆旭、许天立来到昆山市锦溪镇长云村,先后采访了当地村委生产组组长於先生与葡萄园承包人金先生。
团队成员许天立对金先生进行采访
据悉,金先生共有80亩地,其中10亩为水稻田,70亩为葡萄园。(该村总耕地共1850亩,1780亩种水稻,金先生承包了该村唯一一个70亩的水果园)该村的产权登记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当地政府已向金先生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并对其葡萄园授予了商标权。
过去几年,该村从农户手中以1050元/亩的价格通过签署确权证书转包了一部分土地。当地农业已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水稻的种植全程使用农机生产,收获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拖拉机等农机都早已广泛投入使用。
另外,金先生于2015年与太湖冲山村一朋友蒋先生合作开展渔业经营,在9月-12月太湖开捕期间雇人捕鱼,需求市场在苏州市区,每年都有固定的客户到太湖冲山村店面和船上进行采购,年毛收入共计24万元,净利润15万元。
心念苏北,探访农村乔迁重建中的宿迁农业
8月14日,团队成员吴刚来到了位于苏北的宿迁市洋北镇大陆村,在事先电话联系并说明来意后,陆建忠先生热情地接受了采访。
团队成员吴刚与陆先生进行交流
采访中了解到,2014年,当地因被规划为港口建设区,大批居民乔迁到市区,留下很多空闲土地,陆先生借此机会,凭借着先前资金积累与家人支持,于2015年在大陆村以每亩地600元的价格租到当地居民200亩的土地,开始了规模化经营生产,目前,陆先生农场年均净收入22万元。
陆先生所承包的部分土地
据悉,陆先生曾于2013年尝试投资股市,但因股票经营不当,没有取得较好的收益,因此近几年都没有进行金融投资。在2018年7月,陆先生进行过一次房屋抵押贷款,得到贷款15万元,用于生意上的资金流转,这次贷款是因陆先生曾进行过民间借贷。对此,团队成员吴刚与陆先生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陆先生表示,几个月前曾有一位村民向银行申请贷款没有成功,主要是因其信用不足银行放贷的金额过小,便只能以民间借贷的方式向陆先生借款10万元,并签下合同约定年利率18%,一年到期后归还本息。陆先生说:“当时觉得能多挣些钱,就借出去了,没想到后来自己资金运转不灵光了,只能向银行贷款了。”
通过对采访案例的分析与比较,不难看出,在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农业技术研发投入、土地价格、金融体系与政策健全程度、正规金融机构密集度上,苏南苏北均有所不同。然而,在农户金融素养与融资偏好方面,两地农户均对融资租赁、农地抵押贷款等新型经济行为不甚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政策普及宣传度不足,农户普遍认为该类政策程序较为繁琐,风险难以预估,不敢轻易尝试;二是囿于农户自身实际情况、农业生产模式与农村融资现状,此类政策的适用性不高。在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改革上,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