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院风采】会计学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织 实地采风乌镇手工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8-22 [来源]: [浏览次数]: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渊源,而手工业则是这其中一颗灿烂的明星。乌镇作为文化悠久的水乡古镇代表,传统手工业也有所存留。7月初,为了解乌镇的手工业与手工业者的生存情况,会计学院组织了调查小组前往乌镇进行了实地调研。

认识乌镇,了解乌镇

7月4日,调查小组一行人到达乌镇。乌镇主要分为东西南三个栅区,东栅的手工业者的数量多于西栅的手工业者数量,手工业者的生活状况较好。

通过走访得知,南栅比邻东栅,但二者的面积和却远小于西栅的面积。而三个区域都有手工业的存在,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蓝印花布、木雕竹刻、乌锦、布鞋、手工酱等。手工业者主要集中在东、西两栅。

小组成员在访问乌镇修真观工作人员

东栅调研:手工业与新时代的共存

7月5日来到了乌镇东栅景区外围。小组成员首先对一家花鞋店展开了调查。店主谈及,现在的花鞋已经很少有纯手工的了,大多数都是机械流水线生产,只有鞋子上面一些小的花饰会有些许手工,纯手工花鞋已经快绝迹了。但是,她表示:“只要这些手艺人还在,我们便会把这些手艺传下去。”

随后,团队对一家手工麻糍店展开了走访。麻糍作为浙江,闽南,江西的传统名点,是由糯米为主要食材制成,包含了许许多多精妙的工序,其中以用捣杵来捣麻糍最为关键。老板表示,手工艺制品和其技艺始终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后人能够传承下去。

在之后的调研中,小组成员们领略了许多商品,诸如纸伞、纸扇、花布鞋等等,但是大部分都是流水线生产的作品,虽说制作工艺精致,但终究还是少了些许人文的气息。

调查小组同时也发现,手艺人中有不少年轻的面孔,他们将现代产品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为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在帆布鞋上作水墨画等,这就是当代传统工艺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的传承方式。

小组成员正在和绣花鞋店主交谈

西栅调研:手工业未来的方向

7月6号早上九点左右,小组成员集合前往了浙江乌镇西栅景区。西栅内的女红街多以服饰、装饰和纪念用品为主,大多是纯手工制作,比较有特色的有木梳、牛角梳、牛皮记事本、丝织品和当地特色服饰。

采访中小组成员们得知,这些制作技艺大多是家族代代流传下来的,制作者都是从小学习这些制作技艺,在学习实践中不断熟练掌握技巧,并结合当代先进科技,不断改进制作技艺,保证手工制作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叙昌酱园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是乌镇有史以来最早的酱园,采用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一走进酱园的院子,便闻到一股浓郁的酱菜香味,院子里青灰色的酱缸上扣着竹编的大斗笠。

悬挂的染布

社区调查:走进社区中心,再寻乌镇文化

7月7日,为探寻更多的乌镇传统文化,调查小组前往乌镇当地的社区中心,与社会工作部的黄主任进行进一步交流探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的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愈发重视,乌镇的手工业又迎来了一个春天。乌镇素来闻名的特产:蓝印花布、三白酒等,更是使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但与之而来的,便是商业化对传统手工艺的侵蚀。市场的大量需求,仅仅靠手工的制作完全是不够的,因此机器生产也就成为了必然。一方面对于这些特产的需求在上升;另一方面,机器的大量生产又排挤了人工,对传统手工艺品造成了冲击。

乌镇景区外景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使乌镇这一古老的小镇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科技发达、大机器生产盛行的当下,乌镇当地如今依然在流传着传统的手工艺。这种传统工艺的流传,正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文化的包容性和兼容性使手工艺者以手工制作为主,以先进的科技为辅,从而给了传统手工艺更多可能性。同时,手工艺传承者的工匠精神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所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