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南京财经大学“前世今生——南京民国工业遗产保护调查”团队在本次实践的最后一站——南京市著名的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展开调研。
团队成员们在金陵机器制造局遗址前合照 张滢 提供
团队成员们观察民国建筑的现状 张滢 提供
目前,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园区共有19幢民国建筑,大部分建筑都已有公司入驻。在保证公司日常运营需要的同时,维持了建筑本身的民国特色,并对建筑内部进行了现代化的装饰,从而形成了现代元素与民国特色的完美结合。富于历史感的红砖墙,与街道两旁的参天大树相掩映,为在这里办公的人们带来了视觉的美感与心灵的放松。因而,有别于身处于都市中的氛围,在其端庄的外表下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我们的场控绿化是从历史以来就有的,所以你看到的像这些香樟树都是七八十年的。整个(民国建筑的)风貌是被保存下来了,但是现在又增加了新的活力。”创意产业园的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道,“我们现在引来了将近三百家的企业,十万平方的建筑面积全部住满了。有创意设计类的、科技研发类的、文化展示类的产业还有孵化基地,创意产业的主要类型都有。”
团队对展览馆中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张滢 提供
园区除了对这些老建筑进行利用之外,还在沿外秦淮河至雨花桥段,经搬迁养虎巷和扫帚巷民居,以民国建筑元素设计,打造成了"1865时尚生活休闲区",面积达4000 平方米,尤其受到时尚青年的青睐。
针对“1865就是吃饭的地方”这样的评论,工作人员坦言,“断章取义的有,了解不全面就进行报道的也有,但是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我们还是做好自己就好。”
而这一问题,团队在采访路人林先生时,他则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还是宣传不到位。而且到底是往哪个方向发展,现在都搞不太清楚,不然就都商业化一点,反而好。”
团队成员正在对路人进行采访 张滢 提供
结合过往对于居民采访,不难发现,民众希望对于民国工业遗产的改造不仅仅停留在保护的层面,更希望在保护的基础上为该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而,本次走访的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为团队提供了新思路:一是保护,对于工业遗产的翻新与维护应建立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过度的“创新”不仅使遗产本身失去历史价值,更让观赏者感到“时空错乱”;二是利用,整合该区域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更多利用遗产本身的魅力,吸引资金,打造富于民国风情的文创街区亦或是创意园。
对于民国工业遗产的改造有千百种模式,只有结合了当地的社情民意,才能真正打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遗产改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