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积淀,对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现代人在文化建设时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但如何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仍然是一大问题。
出自学生之手的渔民画
南京财经大学公管院“渔你相随”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日抵达浙江舟山,开始实地考察发放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长年居住在舟山市的居民,他们大多都是渔民,见证了此处渔民画的变迁。
过程中,成员们从一位当地村民处了解到,从前舟山的房子上全都是渔民画,但是因为此地积极发展旅游业,原先的房子都被拆了,最原始的渔民画已经很少见到。目前团队所看见的舟山市街道上的渔民画作品,大都出自艺术学院之手,虽然画面依旧鲜艳亮丽,但总是感觉少了点当年的味道。受访村民表示:“总归是现在年轻人的作品,他们也没有真的体验过渔民生活,我觉得还是从前的渔民画充满朝气,让人感同身受。”
队员正在指导村民填写问卷
谈及对于保护渔民画的看法意见时,村民大多表示很矛盾,将原渔民住所拆除,能够更好地发展舟山的旅游业,这是事实。目前相关的文化建设也主要是当地政府在做。
当地的文化宣传
舟山的街道上的当地文化宣传,受众较单一,主要为当地人。渔民画不仅仅只是要在舟山生存,它应该走出去,面向更多的群体,可以走向一些更大的展示舞台,例如国际性的美术交流比赛或是展览。只有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渔民画,它才有机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色彩明丽的渔民画
思考如何保护舟山渔民画只是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切入点,在舟山渔民画的案例中,能看到很多地区做得不足的地方,例如人民群众对具体如何发扬传统文化的迷茫,同时当地宣传文化比较局限于本地,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还有下一代没能学习到上一辈推崇的文化的精髓,这些都是在实地考察中发现的问题。
浙江舟山渔民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针对受众单一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积极传播渔民画,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创本地之外的市场;针对传承渔民画的人数较少以及渔民画工作者收入微薄,产业难以做大的问题,政府应该给予补助支持,同时可以在学校开设相关兴趣类课程,发掘相关人才。针对渔民画展示平台较小的问题,有关部门可以举办文化节日,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同时开阔眼界,并且可以将渔民画传播出去。总之,渔民画的发展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必须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给予足够重视并且为之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