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作为一支新兴、特殊的消费力量,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制约。因此,大学生消费观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对此,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风马”暑期实践小组于7月28日至8月2日以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方式为主题分别在广西、贵州、安徽部分省市开展了为期六天的社会调研活动。
前期,团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终确定采用线下派发问卷、线上发布并收集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小组成员分别在其家乡所在地周围进行问卷调研。
线下问卷调查现场
在实地派发问卷时,小组成员重点选择大学城以及辅导机构附近。安徽大学计算机1701班的都阳同学针对花呗等消费信贷产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开通过蚂蚁花呗,是因为当时在网上看中一款商品,钱暂时不够,所以就开通了花呗,不过下个月时间一到,我就立马还了这笔钱款。”物流管理2班的柯李松同学则表示:“我消费一般都有计划,所以并没有开通花呗。每个人的消费习惯不同,如果说遇到双十一或其他节假日时,一些商品的优惠力度比较大,而自己又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金额不足,这时蚂蚁花呗不失为一种好的促成自己网购的方法。”不过他最后又补充,如果借贷数目比较大,而且自己收入不太稳定的话,就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消费。毕竟,消费信贷产品的使用存在一定风险。
线上网络问卷截图1
线上网络问卷截图2
线上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3.08%的人选择存储部分生活费,剩余部分作为日常花销;29.67%的人大致制定消费计划,提前做好本月预算;45.05%的被调查者无消费规划,此番结果反映出大学生理财观念的缺失。不过综合来看,存在可观比例的大学生仍拥有较强预算意识。进一步调查中,团队发现,超过70%的同学认为由于现在在校生活各种消费的不稳定,需要一定的积蓄应急,如若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记账习惯,制定合适的消费规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花销,减少浪费。
对于奢侈品消费,60.44%的人考虑到消费需求与个人消费水平不匹配,表示漠不关心;26.37%的人注重实用性,虽能够承受购买奢侈品所带来的消费压力,但认为无必要;12.09%大学生在生活费不足以支持此类消费的前提下仍表示喜爱。因此绝大多数大学生属于理性消费者,在消费需求与消费水平冲突时也能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保持理性消费心态,避免盲目攀比。
线上网络问卷截图3
结合线下线上91份有效问卷,整合问卷结果后团队最终得出四个结论:首先,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较弱,预算能力可观;其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呈现多层次化;同时大学生在购物选择方面较理智,合理性消费占主流,攀比之风鲜为人见。此外,电子支付普及度高,但消费信贷尚未被大规模接受。由总体调查结果小组成员得知大多数大学生消费结构合理,物质与精神消费并重,而且攀比风气鲜见,但是在理财方面意识欠缺较为严重,大学生大部分生活费来源于家庭,对于盈余很难积极做到理财;一些网购消费误区也存在,对于有问题商品出于退换麻烦考虑,很多大学生没有积极维护好个人消费权益。
“风马”小组就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情”的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同时,学校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应起好主导作用。要加强国情教育,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用优秀文化传统陶冶学生,狠抓校风学风建设。
最后,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团队寄希望于国家重在建设精神文明的力量,之前有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国民为人处世,之后也应有大学生核心消费观来促使全国大学生树立和谐、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