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愈发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旅游业也因此逐步兴起。7月中旬,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蒂花之秀”团队走访了江苏省扬州市,探索这座旅游城市背后的旅游经济模式。
传统的旅游业中,门票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里占据了极大的比例。然而团队发现,扬州市旅游局在暑期期间,各大旅游景点对全国大中小学校学生一律实施免费政策,并且多处景点已取消门票形式。由此可见,门票经济正在逐步衰退,那么未来旅游业的收入从何而来?
团队前往了扬州非物质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东关街。这条外依运河,内连城区的通衢大道,在扬州近代工商业发展之际,成为众多商业老字号的发祥地。如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四美”酱园,“三和”酱菜,起源于清道光年间的“谢馥春”香粉铺,此外庆丰茶食店,四流春茶社等,也都在扬州的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印记。而如今,东关街对扬州旅游业的贡献,除了她自身的历史价值之外,还有对整条旅游链的延伸。
团队成员从东关街的中间开始观察,第一家吸引眼球就是这家店门口的工具展示台。看到这个展示台就了解到,那些真正的能称为工艺品的扇子,是集结了制作者的精致手工和巧妙创意。此举同时吸引游客,帮助其更深入地了解工艺品的价值与内涵。
折扇的制作工具展示台
精美的扇工艺品
此外,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扬州旅游经济的增长。游在扬州,于是吃在扬州,住在扬州,餐饮和酒店在扬州是随处可见的。而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早茶与足浴,也是热门消费场所。
早茶足浴连锁“水包皮”
团队遇到了不少组团的游客,导游给游客具体介绍水包皮的特色与来源,介绍后,便是直接入座消费。被问及为何在此消费,受访的一位游客说道:“既然导游都推荐,而且听介绍,感觉蛮有渊源的,不吃个一次水包皮,岂不是亏了。”
不过东关街除了这些有这历史渊源的店面,当然还有随处可见的“大众”店面,如各种奶茶店及小吃店。
据相关资料,近两年,扬州市旅游局正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结合各乡镇自身特色和资源禀赋进行了策划。如柳堡重点挖掘放大“柳堡的故事”、“二妹子”等红色旅游资源,建设红色水乡风情小镇;菱塘重点挖掘回民文化,打造回乡民俗风情小镇;月塘重点依托山、水、月、色等资源打造康养小镇;邵伯主要依托湖鲜、江鲜、河鲜和邵伯老街千年历史文化,打造运河美食小镇;瓜洲重点挖掘古渡历史文化,打造古渡小镇;甘泉重点挖掘千亩樱花园和影视拍摄基地外景资源打造“爱情小镇”等等。并强化市场营销,把乡村旅游宣传促销纳入扬州大旅游营销体系,建立乡村旅游市、县、乡村点三级网站,每年制定乡村旅游专题促销计划,举办自行车公开赛、芍药节、青马车赛文化艺术节、荷藉节、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借助各类平台宣传乡村旅游产品。
随着扬州文化古城的知名度的不断上升,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成了扬州旅游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对此,团队采访了在5A级风景区瘦西湖工作的张女士。张女士表示,她在瘦西湖工作的二十多年中,瘦西湖景区面积不断扩大,并且在多方宣传下,知名度上升,游客的数量也是看得见的逐年增长。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景区内的员工会每隔一两年调动一次工作,使得每位员工都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此外,在旅游淡季,景区还会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与交际能力。
团队采访张女士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了解到了扬州作为旅游城市应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积极反应,在传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使其更好地与现代化社会需求相适应。让传统文化适应现在人和社会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才能让传统文化流传下去,同时真正地保护了传统文化。但是,曾经历史上最悠久最繁盛的大城市扬州,如今的文化知名度却远远不如苏杭这些城市。因此,找出一条适合扬州的旅游经济发展道路是至关重要的,而非一味地通过借鉴与迎合旅游业的大流来提高游客量,让游客感觉每个地方的旅游模式都是类似的。
此外,扬州的部分文化产业依旧属于政府垄断,很大程度抑制了文化的活性,使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品牌优势。虽然有诸多不足之处,但相信通过不断的改进,扬州终会成为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