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院风采】公共管理学院:探索家乡苗寨发展模式,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特色旅游献策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7-17 [来源]: [浏览次数]: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当前我国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如何借助特色旅游实现偏远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精准脱贫,以及最终实现特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都是亟待探索的方向。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潜心黔行”社会实践调查团队经历三天两夜的旅程,于9日下午抵达调查目的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试从少数民族聚居特色旅游的成功发展模式进行探析,团队首先进行了当地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调查地点既有卖酒小店、 银饰店 、也有蜡染坊、特色农家乐等。

卖酒小店店员认真填写问卷中 姚登峰 摄

团队调查发现卖酒小店、水果摊、杂货铺这类店铺主要是外来从业人员经营,他们都能熟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并且至少接受过中学教育。而特色民俗小吃、银饰店、民俗服饰等这类独具苗寨特色的店铺主要是苗寨当地民众经营,他们的文化水平都较低,甚至有的没有接受过教育。

调查还发现,苗寨特色店铺从业人员都对苗寨习俗文化十分了解,他们对苗族语言都能熟练掌握。在众多受调查者中,一位自营银饰店的大姐给团队留下深刻印象,得知大姐没有上过学,不识字,所以我们采取读问题的方式来填写问卷。谈到苗寨旅游发展中贫富差距拉大时大姐特别激动,她说到“相对于景区规划外周边村民而言,景区内外村民之间贫富差距拉大是事实。我自己是景区里的村民,虽然不识字,正是享受到了苗寨景区旅游发展的红利而脱贫致富的,我们富起来了也有责任带动周边村民一同脱贫致富,这样才能使得景区发展得到大家的支持。”

另外,苗寨旅游的从业人员都认为苗寨旅游开发带来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但是他们整体对于苗寨的开发状况不是很了解。

苗寨带来的积极影响中,对社会文化和经济是影响最大的,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经济方面主要体现在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提高了居民的收入;社会文化方面主要为促使苗寨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并且在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得到了加强;环境方面,主要改善了交通、卫生等基础设施。

团队成员也从调查中发现政府在苗寨旅游开发起到较强的支持作用,而开发商则是作为苗寨开发的主体存在。从业人员均以不同方式参与苗寨的旅游发展,并且都认为苗寨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加广阔的市场,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银饰店内团队成员与大姐交流 张绪强 摄

通过本次对苗寨旅游发展中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潜心黔行”团队认识到:具有苗寨习俗文化特色的店铺,是当地民众继承和发扬苗寨文化的必要,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进行创新学习,以更好地进行苗寨特色旅游文化的宣传。

队长对此认为“苗寨发展特色旅游让村民人人参与是有必要的,但是让更多的人参与也势在必行,在苗寨发展中对周边村民应积极给予相应支持帮扶。”团队成员经过探讨得出一致结论,在苗寨的发展中政府应与开发部门应当加强相互配合,同时还应积极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发展政策的指引和宣传。

通过本次对苗寨从业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外来从业人员与当地从业人员的相关态度,团队成员对从业人员对于苗寨特色旅游发展有了这些新的认识,也是“潜心黔行”团队探索少数民族聚居区特色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模式新的重大收获。对苗寨的特色旅游模式探索之路还在继续中,“潜心黔行”团队还将从不同的视角带来更多的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