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院风采】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老房子的新概念:西递宏村的保存现状与发展

发布者:食品与工程学院 [发表时间]:2018-07-16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古房是徽文化演化的缩影

房子由人而造,是各个年代的历史文化遗存。而老房子和古村子只有住了“土著”人,才有了“家”和“家乡”的文化传承气息。幸运的是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境内还保存着数千幢明清时代的老房子,更为难得的是古村落的原生风貌还基本保存着。

在2000年11月,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村落、老房子是徽文化的物质遗存和现代社会的根基,解读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和建筑布局的现状与发展,解读老房子的内外结构和装饰文化,也就是徽文化的演化史。

正因西递宏村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7月3日,来自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食不我待”实践团走进了这片古村落,同当地的导游及原住民共同探讨了西递宏村的现状保存及发展状况等问题。

西递宏村全景局部图 通讯员 王思维 摄

草根文化的精彩

当团队跨进黟县宏村的老房子,普遍有一种大同小异的感觉。据悉,在这里修建民居进行选址非常讲究风水,需依据藏风聚水、金城环抱、背山面水的传统,借山水地势造一处山清水秀的家园。西递宏村等古村落的建造原料大多取自于山间,杉、松、柏、枫、梓、银杏等优质巨木建梁柱之屋。古村望族代出俊杰,巧思妙计装扮家园,修桥、引水、建塔、筑亭、树牌坊、立神庙、盖祠堂、建书院,将人与自然和谐结合,做得十分贴切与完美,展现了乡间草根文化绝妙的精彩。

团队成员就实践内容展开讨论

古房布局对称的和谐美

经过几天的走访,实践团发现西递宏村的两层楼房占多数,三层楼房则占少数。室内结构布局变化多样,暗三间、明三间、前后三间、大小四合屋、连珠五间等,前后纵向二三进、左右横向并排正厅偏厅、无论何种布局,均以明三间结构为基本结构,依照各户宅基地的大小形状、财力的厚薄、家族的人丁多寡、居住质量水平的高低而组合设计成各种平面布局(见图1)。

根据树人堂偏厅平面图制作 通讯员 王海闻 制作

此处房屋讲究布局对称,每个区间的平面长短的比例都很适中。当地老人们阐述,房子大门口的朝向、大小、高低的设置如有不妥,房子住人不顺,便会成为凶宅,所以才有了“千斤门楼四两屋”的说法。

平房——乡村现代生活方式的革命起点

实践团了解到,自上世纪70年代起,宏村人纷纷建起了平房,在经过三十年的完善建造后,乡村住宅建设也更多更快地吸收城市建筑的时尚元素,将旧宅故居与新式住房相互结合,打造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客栈旅游联盟。

“游古宅,住新居”成了当地旅游经济的方针策略。平房近几十年的造价日渐增高,但随着当地经济水平的增长,低造价、易融资使得平房深受当地村民的欢迎。而随着2000年申遗成功,村里的老房子也换上了新的概念,成为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以古建筑群落为主的珍贵世界文化遗产,此地的老房子开始焕发新的生命。

根据西递宏村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绘制 王思维 制

而随之带来的古村落旅游文化革命所产生的一系列老房子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也急需我们进行深入了解,实践小组的工作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