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院风采】财政与税务学院:承华夏传统,修德蕴之人

发布者:财政与税务学院 [发表时间]:2018-07-16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经济带辅助的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汇融合,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增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在已经收集了若干问卷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情况,寻求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倾听他们与传统文化的那些故事。7月5日,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灵曜”团队去往了南京仙林大学城不同的学校,对同学进行了随机的采访。

(图源:通讯员朱慧)

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名胜古迹

7月5日上午,团队首先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当被问到在南京城内最能感受到文化自信的时刻时,大多数大学生的第一反应都是游览南京名胜古迹的时刻,比如民国建筑、街道旁的梧桐树、明孝陵。还有同学指出,南京有些文化景点,针对学生群体都会有半票、全票的优惠,也是对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一种鼓励。

事实上,根据团队的问卷数据统计,近六成大学生愿意主动了解传统文化,还有3%的大学生愿意专门研究传统文化,可见传统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存在较大吸引力。一位同学坦言,自己在2012年就来过南京,对南京秦淮河附近独有的建筑文化印象深刻,当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南京的大学之后,他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南京温婉的气质,那些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写照。

(图源:通讯员王心怡)

“博爱之都” 历史悠久

7月5日中午,团队返回南京财经大学。当被问到提到“传统文化”时,第一反应是什么时,一位南京财经大学的学生提到了历史,认为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中国的历史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特色,不能遗忘,要学会传承和尊重,文化无用论是绝对错误的。

对于历史而言,南京这座城市承载了许多,无论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月夜泛舟的秦淮河,或是再往前推一些的具有“南朝第一寺”美誉的鸡鸣寺,金陵古都以它包容沉着的目光注视着古往今来。我国的传统艺术则是在历史漫漫长河中的沉淀之宝。通过团队的统计,有52%的大学生学过一些中国传统艺术,9%的大学生精通一门传统艺术。不止一位采访者称:“小时候不感兴趣,但是现在却挺想学的,学习古琴书法之类可以修养身心,对个人发展挺好的。”

传统文化的现代挑战

7月5日下午,团队来到了南京邮电大学,当被问到对传统文化娱乐化这一现象的看法时,这位同学直言不讳,认为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有一些误解,觉得传统文化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逐渐走向商业化,但是其实只要这种结合是有原则有底线的,都应当大力支持。与娱乐的结合会使得传统文化宣传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受众人群更多。但是娱乐的本质目的不能变,而且传统文化应与没有内涵的纯商业活动界限分明。

实际数据显示,22%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保证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但是,有31%的学生认为这对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破坏作用,会使得传统不再传统。大部分学生保持中立状态,认为有好有坏,认为通过一些文化类节目,借助媒体的话,大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类似“诗词大会”这种文化传播活动还是利大于弊的。

(图源:通讯员朱慧)

最后,有同学指出,文化自信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我们要去唤醒它。对于提升文化修养,南京已经出台了关乎文化产业的政策,大学生也应该关注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注意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

承华夏传统,修德蕴之人。“灵曜”团队期待着,南京这座六朝古都能在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融合的当下焕发出无限生机与魅力。同时将继续砥砺前行,继续探索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