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细工其制造工艺自商周时期产生而来,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金银细工技艺包含锤揲、掐丝、累丝、炸珠、焊接、镶嵌等技艺。到了明代以后,景泰蓝工艺的应用使之更加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金银细工现已成为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7月7日下午两点,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民间美术创新创意与传承研究实践团”来到苏州博物馆附近的一层阁楼,在这几十平米的阁楼里,传承着最后两代金银细工。此次探访考察实践团希望能了解到金银细工它为什么会这样子?以后难道真的就要这样消失了吗?
( 赖杭宇老师工作台)
“这个东西学的时间比较长,积累的经验要比较多,而且不止要做一种东西,金银细工包含整个金银工艺的范畴。首饰店因为要批量生产且成本低,所以用的是湿蜡法,而我这个是用锤揲和焊接,是纯手工艺,非常的小众,周期时间长,价格不贵,不适合大众消费。”现代传承人赖杭宇说道。现今的金银细工只留下赖邦容,赖杭宇父子。赖邦容老先生的年龄也在逐渐地增大,金银细工的前途全都压在了赖杭宇老师一个人的身上。
(赖杭宇老师作品《金蝉》)
赖杭宇老师现已创作为主,把爱好当做职业。赖杭宇老师不拘泥于客户的要求,而是自己去引导客户。精美的金蝉玉叶、勇猛的螳螂捕食、精致的蜜蜂、优雅的南阳大刀、小巧的熏香壶等等。作品每一件都达到了惟妙惟肖,以假乱真的境界,完美的把昆虫以及其他摆件的每个部位复制下来,使实践团们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赖杭宇老师作品《螳螂捕食》)
当实践团问及传承与发扬时,赖杭宇老师不禁自笑两声,“我现在有在一些大专学院教这些,可是真正学的人太少了,就算想学,没个十年半载也是学不会的,做展览的话,主要还是看政府怎么弄,如果后面政府支持就可以,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我还是比较喜欢走一步看一步。”
(赖杭宇老师与实践团合影(右2 赖杭宇))
这一次的金银细工之行后,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了传承民间手工艺的艰难。几平米的小屋,破旧简陋的工具,但是却栖居着令人惊叹的手艺,而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赖杭宇老师的那份坚持以及默默的信念。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