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南京8月21日电(通讯员 朱秋霖 吕道平)为充分了解南京当地悠久的织造业发展史,体会深厚的织造文化底蕴,8月15日,来自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金陵‘旗’韵”调研团队走入江宁织造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研学。通过阅览丰富的织造文物和资料,团队成员们充分了解到了织造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江宁织造博物馆建于江宁织造府的旧址之上,集中展示了一府一馆一楼一园,内共设有江宁织造、云锦天衣、红楼梦曲、中国旗袍四个常驻展厅。江宁织造府除了同南京织造业的历史紧密联系之外,还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生成长的地方,这也使江宁织造博物馆在介绍历史的同时更增添了一丝人文气息,展示了金陵社会的风俗魅力。
团队成员最先进入江宁织造展厅参观,展厅以清代江宁织造沿革为主线详细展示了江宁织造署的兴衰脉络,其存续多达二百六十余年,几乎是贯穿清王朝始终,见证着一个时代的辉煌与落幕,展陈遴选的近二百件珍贵文物史料更是无声阐述着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从清代历任江宁织造简表到“勤政堂”复原陈列,再到江宁行宫图、相关建筑模型……通过游览参观,团队成员们了解到江宁织造起源、发展、成熟和衰落的过程,也深刻感受到南京织造业的浓厚文化底蕴和其为江南地区轻工业发展奠定的扎实基础,既追叹其曾经繁华胜景,也无奈其悄然衰落。
图为团队成员跟听江宁织造厅的历史文物志愿讲解 吕道平 摄
图为团队成员就织造工艺进行讨论 张松妍 摄
随后成员们来到云锦天衣展区,展厅环境优美、格调大方,通过杏黄色二则团龙江绸 、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等珍贵云锦文物,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多媒体、多场景、全方位再现了云锦这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展示的“冠绝天下之美”。在志愿者细致讲解中,团队成员们也了解到,南京云锦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手工制造悠久历史,可谓“寸锦寸金”,明朝初年的织锦缎更是巧妙吸收了缂丝、通经断纬、分段挖花等方法,经过改良美化,成品妆花缎如同锦上添花,精致绝伦,艳丽秀美,生动优美的纹饰、繁而不乱的用色、复杂绝妙的工艺技艺自然而然让妆花成为云锦织造的顶峰。时至今日,南京云锦仍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由拽花工和织手配合完成,两人一天只能生产5—6厘米,且现代机器仍无法替代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与此同时,近距离与大花楼木之机模型的接触也让团队成员对其材质构造、运作原理有进一步的认识,在赞叹其技艺巧夺天工的同时再次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合力完成云锦布料的电子拼图 吕道平 摄
最后进入中国旗袍展厅,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座照相馆的模拟场景,越深入是种类齐全、款式丰富的旗袍陈设,吉服袍、氅衣、倒大袖短袄、黑色丝绒旗袍等精美文物令人眼花缭乱,立领盘扣、嵌条镶边、绣花镂雕等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大到整件服饰,小到局部工艺,都恍若极具风情的中国符号,给每位队员带来浓烈的中国味道。值得一提的是,由清代旗人袍装演变而成的旗袍,一直以来作为典型服饰之一都深受中华女性的青睐。“金陵‘旗’韵”团队致力于凝聚多方力量助力非遗技艺传承发展,为金陵旗袍产业实现更好发展尽心尽智,中国旗袍展厅时尚却不张扬,摩登而不花哨的旗袍美学给“金陵‘旗’韵”团队带来了不少启发。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中国旗袍展厅 张松妍 摄
江宁织造博物馆的参观进入尾声,但织造文化给团队成员们留下的深刻感触与启发留存心中。那每一根丝线的交错,每一个图案的设计,都象征着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体现了南京织造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融合非遗技艺的织艺旗袍在当今市场上仍面临困境,保护传承、发展创新织艺的任务刻不容缓,团队成员在惊艳织造文化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令其重焕生机,作为年轻群体的一员,成员们仍需不断努力,为非遗传承事业尽己责任。
图为团队成员在江宁织造博物馆门口的合影 吕道平 摄
投稿:工商管理学院 朱秋霖
审稿: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