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工院调研团队赴南通发改委调研粮食收购情况和特色监管体系

发布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表时间]:2023-08-28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百舸网海安8月5日电(通讯员:朱佳怡 杭永宏)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保粮筑基”团队成员于8月5日上午前往江苏省海安市发改委进行了调研采访,采访发现海安市粮食收购情况基本稳定,并且在监管体系中应用了数字化技术。据海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安市的粮食收购情况良好,主要收购品种小麦包括杨麦、郑麦和农麦小麦产量约为23万吨,收购量约为16万吨。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安在粮食收购过程中,收购的对象主要包括农民散户、家庭农场、农民经纪人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收购价根据市场行情确定,最高一等粮小麦的收购价为1.37元/斤,二等小麦为1.35元/斤,三等小麦为1.33元/斤。粮食质量标准包括容重、不完整率、杂质总量和水分含量等,同时需要满足储存指标、食品安全指标和服务指标才能入库。另外在粮食收购过程中,海安市实行一车一检制度,每一辆运输粮食的车辆都要在入库前进行检测。检测点设在每个停车点,专人和机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粮食收购后的仓储过程对粮食质量的影响很大“保粮筑基”团队成员了解到在仓储过程中,为确保粮食质量,海安市发改委会进行定期的库存检验和质量检验。每年的三月份和九月份会进行一次储存指标检验,仓库满后再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扦样检测。据了解,随着社会对粮食质量要求的提高,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质检技术要求需要第三方检测,增加了检验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图为粮食的仓储环境 徐刘奕

关于粮食质量方面,“保粮筑基”团队成员还注意到一个问题虫害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科副科长回应道,在防止虫害和霉变方面,海安市发改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当发生虫害时,首先使用药剂对感染区域进行喷洒;若造成严重虫害,可以采用熏蒸的方法处理,确保彻底杀灭虫卵和幼虫。对于霉变严重的粮食,可采取移库保存。此外,海安市发改委加强了粮库的卫生管控,保持干燥和清洁的环境,减少虫害滋生的机会。定期检查粮库中的粮食质量,及时发现虫害问题并采取措施,同时加强粮食贮存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粮食管理水平,确保粮食无虫害入仓。

在采访过程中,“保粮筑基”团队成员还关注到监管体系的问题,与其他地区相比,海安市发改委的监管体系独具特色。在收购过程中,海安市发改委会与市场监管局合作进行监督,根据市场商定收购价格明确收购质量标准,并进行质价公示,保证了收购的透明度。而在粮食的入库和出库过程中,有一个名为“一整两通”的平台,可供查阅。这个平台实现了粮食收购的信息化管理,为监管提供了便利。

图为对海安市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科副科长进行采访 徐刘奕

此外,海安市新建的5万吨粮食储备库应用了一些较新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粮食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等参数,确保粮食的质量和安全。同时,这些技术还能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虫害和霉变的发生。

海安市的监管体系之所以具有特色,主要是因为注重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合作,实现了监管的透明化。公示价格和质量要求,使得整个收购过程更加公正和公平。此外,应用数字化的技术,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进一步保障了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海安市发改委的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技术在粮食收购和监管中的应用,努力提高粮食收购的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同时,也将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培训,提高他们对于粮食质量要求的认知和理解,共同维护好粮食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图为调研团队和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科科长和副科长的合影 徐刘奕 供图

通过以上的采访,“保粮筑基”团队成员得出了以下结论海安市的粮食收购情况稳定,并且在监管体系方面有一些独特的特色。特色体现在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使得粮食收购更加透明、公正和安全。同时,海安市也将不断努力,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粮食的质量安全。

投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朱佳怡

审稿:靳芝艳 肖瑞怡 代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