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法学院:法社结合,守护祖国未来

发布者:法学院 [发表时间]:2023-08-13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百舸网无锡7月26日电(通讯员周雅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当前,网络猥亵犯罪形势严峻,防止儿童遭受来自互联网的侵害刻不容缓。为了守护祖国的未来,给儿童打造一个纯净的网络空间,降低来自网络的侵害风险,7月17日至7月23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斩断屏幕后的黑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无锡、南京、邯郸、鞍山四地走访法院、社区、街头等地,展开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深入了解当前网络猥亵儿童的防控机制和民众对该热点的关注程度。

编织严密的法律之网,是防控网络猥亵儿童犯罪的重要手段。为了深入了解此类案件的特征和具体量刑等内容,团队成员在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和邯郸市经开区展开调研。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刑庭的法官指出,网络猥亵儿童犯罪防控的最大困难在于该犯罪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犯罪人可以利用网络隐藏其身份,需要网络平台加强监管。而邯郸市经开区人民法院的法官指出,目前的法条仍需要进一步细化,网络猥亵多人不应和直接猥亵多人对应同样的量刑。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法官

图片来源:周雅菁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邯郸市经开区人民法院法官

图片来源:牛铖锐

完善的防控机制不能只依靠法律,还需要社区、家校和大众的广泛参与。为此,团队成员走访南京的街头和鞍山的社区,对民众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在南京街头,团队成员随机走访了几家商铺,被采访的民众表示,对于网络猥亵的具体概念比较模糊,相关的举报措施和法律法规也并不了解。周围人对这类犯罪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在辽宁鞍山,受访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对儿童猥亵问题还是重点关注的,能进行一些宣传科普,并对受害的儿童做一些心理疏导。各个社区都可以灵活运用之前疫情时期的网格群进行宣传科普,既有秩序,又有效率。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商铺工作人员

图片来源:曹陆骁

随着移动网络日益融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中潜藏的风险也日益凸显。网络放大了犯罪人接触未成年人的范围,滋生线下性侵害的发生,也助长了猥亵儿童的视频、照片的传播。完善网络猥亵儿童的防控机制,需要家长、教师、社工、司法人员多主体协同,家庭、学校、社工组织和政府部门联动,从事前宣传预防、事中司法严打、事后心理疏导全流程守护祖国的未来。当下,国家已然加大力度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但民众对于“网络猥亵”这一新型的犯罪还不够了解,有关网络猥亵儿童犯罪的事例由于涉及隐私保护的原因,社区和媒体的相关报道也较少,无法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时,根据团队成员发放的问卷结果来看,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性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许多儿童懵懂受骗的重要原因。

立足于法社会学的视角,进一步剖析网络猥亵儿童犯罪的根源与特点,为公众和相关执法机构提供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打击手段,成为当前亟需的任务。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技术手段、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安全与权益,为他们创造一个纯净、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