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艺术设计学院:“海底小纵队”深入调研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骆村社区环保现状

发布者:张昕媛 [发表时间]:2025-09-06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8月26日,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垃圾分类意识深入基层,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海底小纵队”赴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骆村社区,开展以“基层社区服务与环保宣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宣传发放与居民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社区环保现状,传递绿色生活方式。

垃圾分类进行时,在互动中传递环保理念

活动当天早上九点,团队成员在骆村社区垃圾分类收集亭旁设立宣传点,在垃圾分类宣传栏前布置活动展板、发放手册,吸引了不少晨练归来和外出购物的居民驻足。队员们穿着统一的志愿者马甲,面带微笑地向过往居民发放自行设计的环保宣传手册。手册不仅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还通过手绘插图生动展示了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

“您看,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应该投放到红色垃圾桶里。”队员吴晓慈耐心地向一位老爷爷解释。她注意到许多居民虽然知道要分类,但对具体分类标准存在困惑。于是她现场做起了演示,拿起不同类型的垃圾实物,一一讲解该投放到哪个颜色的垃圾桶中。

图为队员们协助居民进行垃圾投放 张昕媛 供图

社区居民李女士在拿到手册后仔细翻阅,她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垃圾分类麻烦,这么一看,其实分清楚了也挺简单的。”她指着手册上的图示说,“这样图文并茂的形式很直观,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一看就明白了。”李女士还提到,虽然社区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很多人还是习惯混投,“希望多办一些这样的活动,大家意识跟上了,环境才能真正好起来。”

活动持续到中午,共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接待咨询居民近百人。许多居民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今后扔垃圾时会更加注意分类投放。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我们大人学到了知识,孩子也培养起环保意识。”

图为社区内部分垃圾分类指示图 张昕媛 供图

走访问卷双结合,在沟通中洞察环保需求

垃圾分类宣传点活动暂告一段落后,队员们分头行动,携带提前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和采访提纲深入骆村社区的巷道和楼栋,开始了走访工作。队员们耐心地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展开面对面交流,不仅细致了解垃圾分类在社区的实际状况,还广泛征集了大家对于社区环境建设的意见与期许。

一位带着孙子在树下乘凉的老奶奶坦言:“我们老人家是愿意做好分类的,就是有时候记不住哪些是可回收、哪些不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常常站在垃圾桶前犹豫半天。”她建议社区可以针对老年人定期组织一些培训活动或者趣味讲座,“用我们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讲,最好还有些小奖品,这样大家就更愿意来参加了。”

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倾听记录,还特别注意观察社区环境设施情况,发现虽然社区公共区域配备了分类垃圾桶,布局也较为合理,但在部分楼栋背后和小区边缘地带,仍存在设施维护不及时、标识褪色或模糊的现象。有几位居民反映,一些垃圾投放点夜间照明不足,晚上扔垃圾时看不清分类标识,只好凭感觉投放。还有居民提到,有时垃圾清运不及时,尤其在夏季,容易散发异味,影响周边环境。

图为社区内部分垃圾投放亭 张昕媛 供图

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声音和细微现象,被队员们一一记录在调查表中,成为后续撰写报告、提出改善建议的重要依据。整个走访过程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共完成有效问卷近百份,收集到三十余条具建设性的意见反馈,为团队深入了解社区环保痛点、探寻可行解决方案打下了扎实基础。

青年力量进社区,在服务中践行环保使命

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子,团队成员在策划和执行此次社会实践时,充分融合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公益热情。她们不仅严格确保宣传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更着力发挥艺术设计领域的特长,将信息可视化与大众传播规律相结合。团队自主设计并印制了形式新颖、色彩明快的宣传手册,用生动的图示和简洁的标语化解复杂分类规则,让环保知识变得直观可感、贴近日常生活。

队长张昕媛在协调活动全过程的同时,也承担起了通讯员的职责,细致捕捉活动瞬间和居民反馈。她谈到:“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发手册,更希望让居民体会到垃圾分类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值得追求的新生活方式。它背后是对环境的尊重,也是对下一代的负责。”她手持相机和笔记本,穿梭于人群之中,记录下不同居民的真实反应与建议,这些鲜活的素材既为团队后续传播提供了丰富内容,也为总结反思积累了重要依据。

用专业服务社区,以行动践行担当

通过此次走进骆村社区的实践活动,不仅在居民中有效传播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和理念,也对参与的大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自我教育。通过真正走进基层、直面现实问题,团队成员不仅在应用中检验了自身所学专业知识,更在与社区居民的真诚交流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她们在服务中认识到,环保不只是能创造干净整洁的环境,更是能连接人心、传递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展望未来,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海底小纵队”表示将继续聚焦基层环保议题,通过更多实地调研、社区协作与公益服务,持续关注骆村社区的环境改善进程,并积极拓展新的服务站点。团队希望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为绿色社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张昕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