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会计学院:“濠水扬帆”团队深入调研海门颐生文博园

发布者:范辛欣 [发表时间]:2025-09-03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825日,为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濠水扬帆团队前往南通市海门颐生文博园调研,怀揣对乡土文化的热忱与对振兴实践的求索,踏入南通海门这片厚植近代实业基因的土地,将课堂延伸至百年颐生文博园,探寻乡村振兴的醇厚秘方。

图为海门颐生文博馆正门。范辛欣 供图

文脉寻根:触摸张謇精神的不朽印痕

在颐生文博园,实践团队深入感悟张謇“父教育、母实业的精神。通过《通海垦牧公司规划图》等珍贵史料,队员们体会到张謇实业救国的远见卓识——从变滩涂为良田到创办大生纱厂,每一步都精准解决乡土发展痛点。百年颐生酒厂更是其“颐养生命、泽被乡里”初心的生动体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历史借鉴。这些厚重的文化积淀,为后续产业调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传统技艺酿酒器具。范辛欣 供图

产业解码:古法酿艺与现代智造的融合交响

在颐生酒厂,队员们见证了传统酿造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非遗传承人季师傅展示“看花摘酒”绝活,诠释了匠人几十年的技艺沉淀;而智能化车间里,AIoT系统实时监控发酵数据,用科技保障品质稳定。“经验与数据并存,只为传承那口醇香”——这种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共生模式,为非遗技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匠心传承:守护舌尖上的非遗记忆

在非遗工坊,队员们亲身体验茵陈酒古法酿造。70岁的陈阿婆坚持端午手工采摘“叶带露、茎向阳”的茵陈草,传承四代的匠心令人动容。参与封坛环节时,老师傅传授秘制封泥的涂抹要领:“力道要柔,关系到酒的呼吸”。笨拙尝试的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这醇香不仅来自草木精华,更凝聚着传承人一生的执着。守护这项非遗,就是守护乡土文化的灵魂。

古窖新生:时光沉淀中的品牌焕活密码

实践队深入探访了文博园的核心瑰宝——拥有百年历史的颐生地下酒窖。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陈年酒香与泥土气息的凉意扑面而来。幽暗的灯光下,数千只陶坛静静伫立,坛身凝结着时光的印记,犹如一部立体的酿酒史诗。管理员老赵如数家珍:这坛是1987年封的,那排是千禧年入窖的……时间是最好的调酒师。队员们轻抚着渗着酒气的坛壁,感受着微生物缓慢而神奇的作用。文博园巧妙地将这一活态遗产转化为沉浸式文旅体验——“封藏时光项目允许游客认购专属酒坛,通过APP远程观察窖藏变化,并在特殊年份开启。这种将传统窖藏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数字技术结合的创新模式,让队员们深受启发。老窖藏不再是静态的展品,而是变成了可参与、可期待的情感载体,队员王莉在笔记中写道,这为其他老字号提供了活化利用的范本。

图为颐生酒窖池。茅佳雯 供图

知行淬炼:青春智慧注入乡土未来

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为颐生文博园发展建言献策。通过SWOT分析,指出品牌在年轻化、线上营销等方面的不足,并提交《品牌升级方案》。方案包含三大创新路径:短视频营销与国潮联名提升品牌力;开发“张謇研学路线”和茵陈健康衍生品;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本地供应链。这些建议既注重文化传承,又着眼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同学们的数据分析和跨界思维令人印象深刻,”文博园运营总监李华在交流后表示,特别是关于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云酒窖体验、深挖张謇文化富矿开发情境式剧本杀的建议,极具操作性,为我们打开了新视窗。海门区农业农村局的一位干部也评价:报告中关于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茵陈等特色农作物的建议,与我们推动一村一品的思路高度契合,很有参考价值。同学们亦在碰撞中深化认知:乡村振兴绝非空谈,它需要像颐生这样立足本土资源禀赋、有历史根基、有科技赋能、有市场活力的产业标杆作为强劲引擎。而我们的知识,只有扎进泥土里,才能真正发芽。

图为队伍成员在园内合照。茅佳雯 供图

青春回响:濠水扬帆再启程

面向未来,“濠水扬帆”团队将持续深耕调研所得,系统梳理实践成果,凝练经管法赋能乡土、张謇精神照鉴振兴的实践智慧,形成《乡土知行:张謇精神与乡村振兴的交融实践》专题报告。通过校园宣讲、线上故事沙龙、实践成果展演等多元形式,推动更多青年洞悉实业兴邦乡村振兴的历史传承与现实共振,领悟经管法学识扎根乡野的实践价值。

同时,持续追踪颐生文博园发展轨迹,力促调研建议落地见效;将张謇实业精神与非遗匠心基因融入学业规划,以知促行深耕乡土;讲好颐生故事里的创新与坚守,吸引更多青春目光投向乡野沃土,让知行合一的实践火种照亮乡村振兴征程 。(通讯员 范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