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传统白酒市场的销售现状与消费者需求,将枇杷果酒酿造课题的理论知识与市场实践深度结合,2025年8月28日,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枇杷复合果酒酿造”团队赴湖北省汾酒•杏花村咸宁市总销售点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传统白酒品牌的现代传播路径和销售模式。
参观汾酒展示区:追溯品牌脉络
团队首先来到了销售点的展示区域,这里陈列了多款包装精美的杏花村酒。而一旁的展牌详细介绍着中汾酒城,作为杏花村的酿造基地,其占地面积达5000亩,相当于两个平遥古城,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堪比十个北京故宫。
而山西杏花村作为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更是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让汾酒声名远扬。
“杏花村”是汾酒集团的三大品牌之一,在负责人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现在汾酒城有了新的经营方式,重新规划了白酒生产的产业链。汾酒入口绵甜、落口清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其酿造技艺更是在2006年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队员参观汾酒•杏花村展示区。李文心 供图
参观汾酒试饮点:亲鉴清香底蕴
团队接着来到了销售点内的礼品区和汾酒品鉴区。这里陈列着不同系列、不同度数的汾酒样品,从经典的青花系列到近年推出的文创小酒一应俱全。工作人员为队员们依次介绍各款酒的特点——“青花30年”酒体醇厚绵柔,新推出的文创小酒则因度数适中、口感清爽更贴合年轻口味,随后递上分装在小酒杯中的试饮品。
队员们仔细观察酒液的色泽,轻嗅香气、小口品鉴后相互交流感受:“确实能体会到工作人员说的‘清香纯正’的特点,也没有杂味”“比起白酒,这款度数较低的文创酒,感觉更适合日常小酌,也难怪年轻人会喜欢”。试饮过程中,大家还结合课题中关于酒体风味物质的理论知识,对比不同产品的口感差异,直观感受到酿造工艺对酒质的影响。

图为销售点内的汾酒礼品区和品鉴区。李文心 供图
参观汾酒介绍区:追溯品牌脉络
离开品鉴区,队员们走进了销售点内的汾酒历史介绍区。这里以时间为轴,通过老照片、实物藏品和文字展板,串联起汾酒的发展历程:从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河东神曲”酿造法,到明清时期杏花村酿酒业的兴盛,再到现代汾酒成为清香型白酒代表的历程,脉络清晰可见。“2020年的时候,咱们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和传统酿造区域入选了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销售点总负责人王经理热情地为团队成员介绍到。
而“文化典藏”展牌上展示的多款杏花村酒,蓝白相间的盒身、精致的酒瓶,无一不显露出典雅的气质,无一不彰显着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为“杏花村”文化典藏系列酒产品。李文心 供图
而销售点外的电子屏上播放的纪录片还详细讲述了汾酒“清蒸二次清”酿造工艺的传承故事——从原料甄选到地缸发酵,每一步都凝聚着老匠人的智慧。队员们边看边记录,不禁感慨到:“原来课本里提到的传统酿造技艺,背后有这么久的历史沉淀,难怪说汾酒是‘清香型鼻祖’。”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为团队的复合果酒酿造课题研究注入了市场活水,更让每位成员深刻认识到:从“酿造工艺”到“市场认可”,需要兼具匠心传承与创新思维,而这正是新时代酿酒人肩负的双重使命。未来,“枇杷复合果酒酿造”团队将基于市场需求调整优化酿造酒课题的实验方向,并计划推出“汾酒文化科普短视频”系列作品,用年轻化表达让传统酿造工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通讯员 李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