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应用数学学院:“同心公益”团队深度参与成长树十五周年纪念活动

发布者:吉瀚文 龚钱烽 [发表时间]:2025-08-31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828日,苏州市吴中区长桥实验小学内,“根深叶茂十五载,同心共筑新未来”十五周年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的志愿者们,深度融入后勤保障、拍品举牌、秩序协调等环节,以青春之姿为公益活动筑牢“稳稳的支撑”,用行动书写“后勤有我,温情共筑”的担当篇章。

后勤筹备:精密协作,筑牢活动根基

当黎明还在酝酿,志愿者们已奔赴校园“战场”。为确保十五周年总结大会、公益影像展与慈善管弦音乐会等环节无缝衔接,志愿者化身后勤工匠,开启精密协作模式。在会场布置组,志愿者们精准丈量空间,将数百把座椅按“对称+便捷通行”原则排列,反复调整间距,只为让参会者入座舒适、离场顺畅。调试音响设备时,志愿者逐一对接话筒、功放,模拟发言场景:“您听到的声音清晰吗?会不会有杂音?” 对技术人员的询问细致入微,确保“成果总结与经验分享”和“《成长之树》首发仪式”等环节的声音传递零误差。

物资筹备组的志愿者,则聚焦细节:为总结大会准备的资料袋,分类装入文集、议程表、纪念徽章,标签清晰可辨;为公益影像展整理展品说明卡,逐字核对助学故事,让每一张卡片都成为传递公益温度的“窗口”。志愿者们穿梭于仓库与场地间,搬运物资时脚步匆匆却稳当,即便汗水浸透衣背,也未停下查漏补缺的动作,用提前量与精细度,为全天活动筑牢不出差错的根基。

图为志愿者为义卖准备拍品。卞昊阳 供图

举拍品:托举爱心,传递公益温度

慈善管弦音乐会的拍卖环节,是爱心汇聚的高光时刻,志愿者们成为“爱心摆渡人”。活动前,志愿者深入研习拍品背景:助学孩子的手绘作品,笔触里藏着对校园的憧憬;记录“成长之路”的纪录片周边,帧帧画面凝萃着公益历程…… 这些故事,被志愿者们转化为传递善意的密码。

拍卖开场,志愿者们手托拍品从容登台,简洁讲述背后的公益意义:“这不是普通的画作,是受助学生对未来的期许,您的竞拍,能帮他把想上学的愿望照进现实。” 面对激烈竞拍,志愿者们紧盯举牌动态,快速识别、清晰报号,让爱心流转高效有序。遇到举牌迟疑的嘉宾,志愿者轻声补充:“每一份参与,都是给孩子们的希望,我们一起加油呀!” 温和话语,助推善意成交。

图为志愿者整理拍品。翟嘉豪 供图

长时间托举拍品,志愿者的手臂酸痛不已,却始终保持托举的姿态,反复报号让声音沙哑,仍坚持清晰发声。当落槌声响起,拍品成交的不仅是物件,更是志愿者用青春力量托举的公益火种,让慈善与爱心借由拍卖环节,在会场内外持续蔓延。

秩序协调:动态保障,守护活动节奏

活动现场人流交织,秩序协调是维系节奏的隐形“丝线”。志愿者们划分责任区,构建动态保障网:在公益影像展通道,引导嘉宾有序观展,遇到驻足交流的人群,及时疏通拥堵点,确保“纪录片首映礼”“青少年管弦演出”区域不被干扰;总结大会散场时,组织参会者分批离场,举着“请往这边走”的指引牌,配合手势引导,让数百人离场如流水般自然。

突发状况更显青春担当:管弦乐团设备临时故障,观众区出现骚动,志愿者们迅速分组,一组安抚:“稍安勿躁,精彩马上继续!”稳定情绪;一组协助技术人员排查问题,搬移备用设备,仅用数分钟便恢复演出。活动间隙,志愿者又化身“流动安全员”,巡视场地,提醒嘉宾保管财物、注意台阶,用脚步与目光,填补秩序漏洞。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志愿者们的身影始终穿梭在会场各个角落。收尾工作中,志愿者协助清理场地,归位座椅、收纳设备,将公益影像展的展品妥善封存,让校园恢复整洁。交流时,疲惫的脸上却闪着光:“看到拍品成交,知道又能帮到孩子,累也值得!”“协调秩序时,听到嘉宾说‘有你们在,很安心’,觉得所有付出都有意义!”

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的志愿者们,以后勤的精密、举拍的热忱、秩序的坚守,为十五周年活动注入青春动能。队员们未站在聚光灯下,却以“托举者”“守护者”“摆渡人”的角色,让公益活动的每一环在守序合规、流畅运转的同时又饱含温度。这场实践,是青春与公益的深度交融,更是青年责任与担当的生动诠释——团队成员们用行动证明,后勤保障不是“配角工作”,而是筑就公益温情、传递爱心力量的“主阵地”。当青春力量嵌入公益脉络,“同心共筑新未来”的愿景,也因这股“稳稳的支撑”而变得愈发清晰,愈发触手可及,从而感召更多人投身公益,续写属于青春与爱的故事。(通讯员 吉瀚文 龚钱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