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为深入挖掘张骞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承“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弘扬张骞“实业报国、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投身新时代建设,南京财经大学“濠水扬帆”实践团走进南通博物苑,开展以“传承张骞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专题研讨、实地调研等形式,深入挖掘张骞实业报国精神的当代价值,助力青年成长与社会发展。
走进张骞故里,感悟实业报国精神
南通博物苑作为张骞(张謇)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珍藏了大量反映其兴办实业、教育救国的珍贵史料。“濠水扬帆团队”成员在博物苑讲解员的带领下,重点参观了“张謇与近代中国”主题展区。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的伟大思想,以及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南通师范学校等实业与教育机构的艰辛历程。团队成员通过历史文献、实物展陈及多媒体影像,深刻感受到张骞以实业带动教育、以教育促进发展的远见卓识。

图为团队拍摄的博物苑历史简介 宋文文 供图
实践出真知,青春助力地方发展
为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濠水扬帆”实践团深入南通乡村及周边企业,开展“张骞精神与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团队成员走访了当地特色产业基地,了解现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张謇“因地制宜、实业富民”的思想,为乡村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团队队员们发现,许多乡村正尝试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手工艺等产业,但在技术支撑、资金投入以及品牌推广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队员们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建议,如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路、挖掘地方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等。此外,团队还在博物苑广场举办了“张謇故事”公益宣讲活动,通过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市民和游客生动讲述张謇的创业故事,激发大众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

图为团队拍摄的向老人宣传张謇 丁慧莹 供图
蓝印花布,蓝白交织的千年回响
队员们参观学习了蓝印花布从原料选取到图案设计、从靛蓝染色到成品制作的完整工艺流程。博物馆内陈列的历代蓝印花布精品,生动展现了这一非遗技艺的演变历程和艺术特色。随后,队员们还参与了蓝印花布制作体验环节,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尝试刮浆、染色等关键工序,切身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通过实践操作,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蓝印花布所蕴含的匠心精神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南通传统文化根脉的延续,更是对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积极探索。实践队表示,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蓝印花布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珍贵的历史传承。

图为团队拍摄的蓝印花布博物馆 宋文文 供图
传承精神,砥砺前行
开拓精神是张骞精神的核心。张骞衔命出使西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未知地域开辟了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通道,这种“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不仅改变了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格局,更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博物苑通过文物展示和沉浸式体验,生动再现了其出使历程的艰辛,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这种突破地理与政治壁垒的勇气。“濠水扬帆”实践团成员代表表示:“这次活动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崇高理想。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脚踏实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南通博物苑相关负责人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未来将与高校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张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参观博物苑,能感悟到张骞精神的多重内涵。

图为团队拍摄的蓝印花布作品 丁慧莹 供图
张骞精神的当代价值在于其超越时代的启示性——无论是个人面对挑战的勇气,还是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姿态,都能从其开拓、坚韧、包容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参观过程中,通过文物、传说与互动体验的多维呈现,这种精神不再是历史符号,而成为可感可知的文化基因。这次“三下乡”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张謇先生用一生诠释了“实业报国”的真谛,而这一代青年,也应当以张謇为榜样,在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南京财经大学“濠水扬帆”实践团队将会继续深入学习和践行张謇精神,让实业报国火种代代相传。(通讯员 丁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