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应用数学学院:“阳光开朗”团队深入调研特色轮毂模具产业发展

发布者:张羽 [发表时间]:2025-08-26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启程:阳光开朗遇邦达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暑假,818日,来自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的三名大学生怀揣着对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职业的憧憬,组建成“阳光开朗”团队踏入了昆山邦达轮毂模具有限公司,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昆山邦达轮毂模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坐落于苏州昆山,作为一家专注于汽车轮毂模具、摩托车轮毂模具设计、制造与销售的企业,在行业内已积累了深厚的底蕴。公司拥有近100人的专业团队,注册资本达200万元,且在专利研发与技术创新上成果斐然,共拥有44项专利信息以及7份资质证书,是行业内技术实力的佼佼者。

初探:车间里的制造魅力

实践伊始,大学生们怀揣着紧张与期待,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生产车间。先进的CNC加工设备、高精度的铣床与磨床以及高效的线切割设备有序排列,工人们专注而熟练地操作着,这一切都让大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现代化制造业的魅力与严谨。

历练:三岗实践中的成长蜕变


图为队员在负责人教学下设计模具 张羽 供图

第一个是模具设计岗位。刚接触时,面对复杂的CAD/CAM软件以及各种设计规范,大家感到力不从心。然而,在公司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指导下,团队成员从最基础的图形绘制开始学习,逐步掌握了软件的各项功能。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成员们开始尝试独立设计一些简单的模具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书本上看似简单的设计理念,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材料的性能、加工的可行性以及成本控制等。为了优化一个模具的设计方案,大家反复查阅资料、与同事讨论,最终成员们设计的方案得到了部分采用,这让团队备受鼓舞!

第二个是模具制造岗位。团队跟随师傅们学习模具的加工工艺,从原材料的切割、打磨到零部件的成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高度的专注与耐心。在操作铣床时,由于对力度和速度的把握不够精准,成员加工出来的零件尺寸出现了偏差。师傅并没有责备我们,而是耐心地讲解操作要点,并亲自示范。在不断的练习与摸索中,大家逐渐掌握了操作技巧,加工出的零件质量也越来越高。成员们还参与了模具的装配工作,将一个个独立的零部件组合成完整的模具,这个过程让团队对模具的整体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白了团队协作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图为负责人指导队员加工模具 周霖煊 供图

图为负责人演示如何测量轮毂 周霖煊 供图

 

 第三个是模具质量检测岗位。这个岗位要求对模具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刚开始,团队成员面对复杂的检测流程和精密的检测仪器感到无从下手。但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同学们很快熟悉了各种检测方法,学会了使用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对模具的尺寸、形状进行精确测量。在检测过程中,成员们发现了一些模具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细微缺陷,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进行改进。这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也让团队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

交锋:技术研讨拓宽行业视野

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们还参与了公司组织的技术研讨会议。团队成员与公司的技术骨干们一起探讨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这些会议中,大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从前辈们那里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这种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拓宽了各位成员的视野,让团队成员对模具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定格与收获:实践足迹见证成长,真知照亮前路


图为阳光开朗团队与公司负责人合影留念 周霖煊 供图

 实践之余,三名大学生也没有忘记记录下这段难忘的经历。他们拍摄了许多在岗位上操作的照片,这些照片不仅是他们实践的见证,更是他们成长的记录。从最初的生疏与紧张,到后来的熟练与自信,每一张照片都定格了团队成员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

 回顾这段暑期社会实践,三名大学生收获满满。团队成员不仅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团队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协作、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如何承担责任。这些宝贵的经验将对各位成员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伟人所说:“实践出真知。”这次昆山邦达轮毂模具公司的实践之旅,无疑是团队成员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为各位照亮了未来前行的方向,让大家更加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进。(通讯员 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