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至8月16日,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青春守护中国粮,乡村振兴青年行”团队在吉林省长春市长山社区,开展了以“宣讲粮识传薪火,普及食知护民生”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门走访送妙招,实用储粮解民忧
8月15日下午,团队成员上门走访居民,他们细致了解居民日常储粮习惯及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大米、面粉、杂粮等不同粮食品种,耐心讲解保质期判断方法。除了查看包装标识,成员们还重点传授了通过观察外观、闻气味等辨别粮食是否变质的实用技巧。同时,团队分享了多个简便易行的家庭储粮妙招:例如,按100:1的比例在大米中放入海带,可有效防霉防虫;在易氧化的燕麦、荞麦等杂粮储存容器中放入适量维生素C片,能显著延长其保鲜期。
居民们的热情超乎预期,对送知识上门的“大学生老师”表达了由衷的感激。独居的张奶奶拉着队员的手说:“太谢谢你了!你们教的这看、闻的法子,还有放海带的招儿,太实用了!袋子扔了也不怕了,这下心里有底多了!”居民们普遍认为这些知识切实解决了生活中的储粮难题,提升了日常便利性与食品安全意识。爷爷奶奶们的肯定与笑容,是对团队付出最好的回报,也让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专业知识的实践价值。
图为团队成员上门走访居民进行科普 姚雨彤 供图
线下宣讲聚人气,普及常识护健康
8月16日,团队成员面向居民开展了一场深入浅出的食品安全宣讲。主要聚焦日常生活,系统讲解了三大关键问题。一是食品安全常识:购买食物时要注意不能购买三无食品,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形状等;二是选购冷饮食品的方法:看包装、看色泽、闻香味、品滋味、观液汁;三是重点传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建议:包括强调勤洗手、严格做到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未煮沸的自来水、在安全温度下保存食物以及坚决不食用过期变质食品等。
图为团队成员线下对居民进行宣讲 姚雨彤 供图
通过线下宣讲,让更多居民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大家普遍感到掌握了守护“舌尖安全”的实用技能,自我保护能力切实增强,并强烈期待更多此类惠及民生的科普活动,共同筑牢社区健康防线。
图为团队成员与居民的合影 姚雨彤 供图
此次在长山社区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上门走访和线下宣讲两个环节,将粮食和食品安全知识送到了居民身边。活动在社区内营造浓厚的粮食与食品安全知识学习氛围,带动更多居民关注相关问题,促进社区形成健康、安全的饮食文化,为构建和谐、健康社区奠定基础。
团队成员计划未来持续组织并优化此类活动,在宣讲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力求将实用知识与健康理念覆盖更广大的居民群体。未来,南财学子期望通过扎实的行动,为守护社区“舌尖上的安全”、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贡献一份力量,在服务人民中展现青春价值。(通讯员 姚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