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法学院:“薪火安峰行”团队深入调研东海县安峰镇红色场馆

发布者:王瑜 [发表时间]:2025-08-26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缅怀先烈功绩,传承红色基因,8月18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薪火安峰行”四人团队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镇,先后参观了安峰山烈士陵园、东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与苏鲁交通线纪念馆。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队员们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坚定信仰。

安峰山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东海县城西南约16公里处,占地69,300平方米。园内松柏苍翠,气氛庄严肃穆。这座陵园为纪念1947年“安峰山事件”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入口处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安峰山烈士陵园”石碑,大门南侧花岗岩柱上镶嵌着象征烈士精神永垂不朽的徽章。沿98级台阶向上,依次经过纪念瞻仰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等,仿佛重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道路。高达30.472米的安峰山事件烈士纪念塔巍然屹立,承载着后人对先烈无限的敬仰与怀念。

位于陵园第一平台南侧的东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是建于1996年4月的“回”字型平房建筑,建筑面积560平方米。虽规模不大,却布局精巧、内容详实。馆名由张震将军题写,正厅的大型群雕生动再现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夺取胜利的壮阔场景。环厅陈列大量珍贵文献、档案与照片,借助文字、图表和实物,系统展现了东海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从土地革命时期县内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到抗日战争时期威震敌胆的海陵独立团与著名的苏鲁交通线,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白塔埠讨郝战役和安峰山事件。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历史,让每一位参观者深切体会到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信念。

与革命历史纪念馆相对的苏鲁交通线纪念馆,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抗战时期,这条交通线纵跨陇海铁路,贯穿东海、海陵两县,是连接华中、华北根据地的重要通道,也是江浙皖地区通往延安的咽喉要道。凭借安峰山一带的地理优势,该线路成为我方的秘密运输通道与人员来往的生命线,也因此遭受日伪军的疯狂破坏。东海抗日政权和党组织围绕保卫这条交通线,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馆内通过大量实物与史料,生动讲述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和无名义士为守护交通线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少奇同志曾借助这条交通线,在日军严密监视下安全返回延安,充分体现了苏鲁交通线的战略价值与历史贡献。

 

图为苏鲁交通线革命历史陈列展沙盘 刘子岩 供图

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全神贯注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珍贵的历史文物与照片,心潮澎湃,深受教育。卢淼表示:“亲眼见到这些史料与实物,仿佛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深深震撼了我,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杨甜激动地说:“这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我们要把汲取的红色力量转化为前进动力,将革命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4ACDB图为队员们在纪念馆外的合影 刘子岩 供图

此次参观不仅加深了“薪火安峰行”团队对东海县革命历史的了解,更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革命精神的磅礴力量。她们表示,将继续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而安峰山烈士陵园、东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与苏鲁交通线纪念馆,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将持续发挥育人功能,激励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通讯员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