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会计学院:“蝉歌漫巷,古韵生凉”团队深入探访甪直古镇

发布者:施锦璐 [发表时间]:2025-08-25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202588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蝉歌漫巷,古韵寻踪”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前往苏州市甪直古镇,开展了以“探寻水乡古韵传承,助力非遗活态延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深入挖掘甪直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发展路径,为水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甪直古镇,这座流淌着千年吴地文脉的江南水乡,自古便是太湖流域重要的商埠与文化节点,素有“江南桥都”、“吴东名镇”的美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古镇枕水而建,五湖环抱、六水交汇,一千余米的古街依河而伸,二十余座古桥横跨碧波,尽显“水韵江南”的灵动与精巧。

 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甪直古镇包含着着丰富的非遗瑰宝。吴服刺绣传承人以针为笔,在绫罗绸缎上绣出“苏绣”的细腻灵动,其纹样既保留“缠枝莲”“如意纹”等传统经典,亦融入现代设计元素,让古老绣品走进日常;竹编老匠人坚守“劈篾如丝、编织如织”的古法技艺,从实用的竹篮、竹席到文创竹艺摆件,让经纬之间的匠心在当代焕发新生。古镇里,白墙黛瓦映着河水,将“人间烟火气”与“千年古韵”完美交融,成为活态传承江南文化的重要地标。



图为甪直古镇风光 夏黎明 供图

实践团抵达甪直古镇首日,便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启了“初识甪直”的探索之旅。导游沿着青石板路,向实践团队员们细细讲述古镇的沧桑变迁与文化遗产:从春秋时期的“六直”得名,到明清时期的商贸繁荣;从“三步一桥”的建筑智慧,到“水八仙”里藏着的农耕文明;从吴服绣娘的指尖技艺,到竹编老匠人的经纬传承。讲解的最后,导游表示这些远非古镇故事的全部,还有更多未被书写进史册的传奇,还藏在那些斑驳的纹理中、巷弄间流传的民谣里。“即便它们已经成为历史,但仍然值得更多人的倾听与发现”,而这也正是实践团此行的目的。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了解古镇文化遗产 夏黎明 供图

在古镇一隅,一杆白色架子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那杆架子上,错落挂着草编扇子、小扫帚等手工艺品。田间地头再寻常不过的蒲草、芦苇,经水乡匠人之手,被巧妙地转化为实用器具。草编材质自带质朴的自然气息,部分扇边还装饰有粉、橙等色的包边,让古旧手艺陡增鲜活意趣。这些可爱且实用的草编物件不仅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更是江南水乡农耕社会“物尽其用”理念的体现。 

图为甪直古镇草编物件 夏黎明 供图

午后的阳光透过古树洒下斑驳光影,蝉鸣声在幽深的巷弄里悠悠回荡,为这座千年古镇平添了几分夏日的生机。实践团队员们纷纷表示,这一天的走访不仅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甪直古镇“一步一景,一景一史”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更加明确此次实践的意义——身为青年一代,应当以青春之力助力古韵新生,让甪直的千年文脉在新时代持续流淌、绽放光彩。未来,实践团队成员们也将持续关注古镇的发展动态,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积极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表达的融合点,努力为古镇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新活力,让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水乡焕发时代光彩。(通讯员 施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