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中多样化发展成为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关键议题。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强国青年行”团队于8月5日至8月11日分别前往南京市、南通市、苏州市三地,聚焦县中发展,通过实地访谈和线上分发问卷,结合问卷数据,深入探寻高中多样化发展路径,为县域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破题蓄力。
县域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基地,承载着培养本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旨在提升县中整体办学水平。然而,在教育资源不均衡、人口流动趋势加剧、优质生源外流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县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精准把握县中发展现状,本次调研以“教育强国视域下高中多样化发展路径”为主题,通过问卷收集与实地访谈,覆盖南京、苏州、南通三地县中师生及家长群体,通过深度剖析县中发展的痛点与机遇,探索可推广的有利于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路径,进而推动学校教学水平提高,为政策落地提供实证支撑。
此次问卷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学生卷、家长卷和老师卷。从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回答中团队更加深入了解了普通高中发展状况。团队成员向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并进行访谈。

图为对家长进行访谈 张欣然 供图

图为学生做调查问卷 陈夏辉 供图
线上收集到了212份问卷,其中对于区域分布分类:65.18%的受访者来自东部地区,25.45%来自中部地区,9.38%来自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样本占比显著较高。对于身份构成分类:87.95%为学生,10.27%为家长,1.79%为老师,学生是主要受访群体,已毕业学生占比93.91%。
南京作为省会,教育资源丰富,但县域高中受地域、经济差异影响,在师资吸引、课程创新等方面与市区学校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问卷数据显示,南京地区县中受访学生中,62.3%的学生是因区位便利以及家庭因素选择县中,超七成学生认为“师资交流少、课程同质化”是发展瓶颈。教师代表坦言:“市区名校的教研资源辐射到县中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虽有线上交流,但缺乏深度协同。”家长则关注孩子能否在县中享受到多元发展机会,超六成家长希望学校增加艺术、科创类特色课程,与南京主城的素质教育资源接轨。
苏州县域经济发达,县中硬件条件相对较好,但发展诉求更聚焦“高质量多样化”。有教师表示:“苏州产业多元,家长对孩子职业规划早,县中需兼顾升学与生涯教育。”对学生访谈中,一位高三学生提到:“身边同学有想走综评升学的,但县中在综评材料指导、高校资源对接上不如市区。”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苏州县中学生中,超八成学生希望学校加强升学指导和职业体验的课程。
南通素有“教育之乡”美誉,县中凭借扎实的教学管理闻名,但多样化发展需求迫切。问卷显示,南通县中学生因成绩导向和地域认同的因素就读的占71.5%,但超六成学生反映兴趣课程少,心理压力疏解渠道有限。教师访谈发现,南通县中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创新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精力不足;家长则担忧高强度学业下,孩子的全面发展被忽视,希望学校平衡升学与素质培养,增加体育、美育课程占比。

图为学生线上填写问卷 张欣然 供图
通过收集到的问卷调查以及线下的深度访谈,研究团队从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的反馈中,提炼出了诸多关于县域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宝贵建议。首先,要提高老师的工资待遇,留住好教师,进而留下优质生源。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家长也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努力为学校建言献策。另外,学校应该聚焦学生需求,增加有关升学指导和职业选择的课程,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设更多有关心理疏导的课程。
南京、苏州、南通三地县中调研,既是一次现状“诊断”,更是一场发展“破局”的探索。通过此次调查,团队深刻意识到县中多样化发展不是简简单单的“贴标签”,而是要深入了解县中如今的发展状况,努力突破三大关口:师资结构性短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缺失、课程融合深度欠缺。未来,期待更多地区关注县中发展,以实地调研为基、以创新实践为翼,共同书写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时代篇章。(通讯员 杜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