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艺术设计学院:“艺途童行”支教队举办麦田艺术展助力乡村美育

发布者:刘仁燊 [发表时间]:2025-08-23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为助力乡村美育发展,2025年8月11日,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途童行”支教队在江西省赣州市罗坳镇三门小学举办麦田艺术展,通过城乡儿童共绘作品、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现15天支教成果。

静悄悄的展:彩虹在教室里发芽

学生的家长们作为观众陆续进场,脚步轻得像怕踩疼影子。映入家长们眼帘的是一幅幅的作品,金浩诚老师的《屏山云海图》在呼吸,水墨晕染的山峦与真实麦浪重叠,分不清哪片云长在天上,哪片云刚从土地里抽穗;陈凯姿老师的《卷虹》像一条从天花板泻到地面的柔软彩虹,纸条只有三毫米宽,却被耐心地卷出三百多次弧度,再层层推成浪;范慧慧老师的《英雄与花同眠》里扭扭棒的金属芯被缠上墨绿绒线,花茎却是孩子手染的亮黄,柔软与坚硬在指尖相遇。除此之外,刘译尹老师的《笔端的旋律》、王晓佳老师的《温暖的碎片》、唐思睿老师的《石语》、吴寰老师的《创意诗画》,靳馥炜老师的《剪纸》、徐珂老师的《草编龙》、耿昕老师的《纸上瓷语》以及吴新月老师的《粘土密码》等作品也被搬上了舞台。展板上陈列的不只是作品,更是师生携手创作的见证。

图为学生家长参观艺术展 龚施钰 供图

十四天的光影虽在此合上封面,却已在孩子与老师的瞳孔里按下永久保存。支教队带走的是空箱与行囊,留下的是会发芽的色彩、会生长的歌。三门小学的钟声依旧,而每一次回响,都替他们续写着同一行注脚——以艺术哺育童心,城乡携手,未来已并肩启程。

风一样的演出:把告别唱成歌

结营仪式的舞台,成了孩子们展示成长的最佳窗口。当轻柔的背景音乐缓缓流淌,主持人走上台,一句“好像昨天才刚认识,今天就要说再见”,瞬间勾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回忆,氛围也随之变得温柔而感伤。“首先有请一班的孩子们,用歌声诉说他们的梦想!”主持人的话音落下,一班的20名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上舞台,胸前的红领巾在灯光下格外鲜艳。当《强国少年》的前奏响起,孩子们挺直小小的身板,用清澈而有力的声音唱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歌声里没有华丽的技巧,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台下的志愿者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不少人红了眼眶——志愿者们还记得,初教这首歌时,有些孩子连歌词都读不顺,如今却能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唱出属于少年的担当。

如果说一班的歌声充满力量,那么二班孩子的竖笛齐奏《想念》,则将离别的情愫揉进了悠扬的旋律里。15支竖笛同时奏响,简单的音符在操场里回荡,像是孩子们在轻声诉说:“老师,我舍不得你们走。”吹笛的孩子们眼神认真,有的手指还在微微颤抖,却始终没有停下。“这笛声吹到我心里去了。”志愿者王老师擦了擦眼角,“他们练这支曲子时特别认真,说要把想对我们说的话,都藏在笛声里。”

图为二班竖笛表演《想念》 龚施钰 供图

“就算我们暂时不在身边,你们也要记得,做自己的光!”伴随着主持人的鼓励,三班的孩子们带来了手势舞《做自己的光》,没有复杂的道具,只有整齐划一的动作:双手比心、举过头顶、指向远方……每一个手势都饱含着对自我的肯定,也传递着志愿者们教给他们的信念。表演结束时,孩子们齐声喊出“谢谢老师”,稚嫩的声音里满是真诚,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

随后,二班孩子演唱的《稻香》,又将现场氛围拉回了那段与自然相伴的时光。“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孩子们的歌声里,满是对田野、对家乡的热爱,也让志愿者们想起了和孩子们在田埂边散步、在稻田里观察昆虫的日子。而来自南京的小朋友们带来的民舞串烧,则为这场结营仪式增添了一份特别的情谊——他们与支教学校的孩子们结对交流,用舞蹈传递友谊,让跨越山水的连接在舞台上绽放光芒。

图为南京小朋友表演民舞串烧 龚施钰 供图

告别: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最后,当《携手绘梦》的旋律响起,全体志愿者与孩子们起立,手拉手唱响这首属于彼此的歌。歌声里满是不舍与祝福,也承载着这段时光里的点点滴滴。音乐渐弱,掌声响起,孩子们扑进志愿者的怀里,有的放声大哭,有的轻声叮嘱,学校里满是温情与感动。

图为志愿者们与学生齐唱《携手绘梦》 龚施钰 供图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今天不是结束,是我们心里又多了一个温暖的家,多了许多牵挂的人。”主持人的话语为这场结营仪式画上句号。据“艺途童行”支教项目负责人介绍,此次支教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艺术课程,还为学校捐赠了绘画工具、乐器、图书等物资,后续还将通过线上辅导、书信交流等方式,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我们希望通过‘艺途童行’,让更多孩子接触艺术、爱上艺术,也让这份爱与温暖,成为他们追逐梦想的力量。”

艳阳高照,志愿者们与孩子们挥手告别,直到身影渐渐变小。这场短暂的支教之旅虽已结束,但“艺途童行”播下的种子,终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独属于每一个孩子的绚烂梦想之花。而这段关于爱、成长与告别的故事,也将成为志愿者与孩子们心中,最珍贵的夏日记忆。(通讯员 刘仁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