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行走的思政课:南京财经大学实践团队深入革命圣地井冈山实践纪实

发布者:李佳锴 秦逸凡 [发表时间]:2025-08-21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八月井冈,翠峦叠嶂,红星闪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5年8月3日至10日,南京财经大学“金遇粮缘”实践团与“红起星光熠熠”实践团共同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为期八天的“井冈情·中国梦”深度研学之旅。两支实践团队以“红色基因铸魂、专业实践赋能”为宗旨,通过“理论教学铸魂、现场教学溯源、实践教学砺志、乡村赋能振兴”四维融合模式,跨越5大红色教学点、深入2个特色乡村,在这片浸染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理论教学:筑牢红色信仰根基

从“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访谈教学芦继兵先生讲述父辈奋斗故事到张旅天先生追忆马兰人峥嵘历程,“马兰精神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话语,让风正民淳的深刻内涵融入青年血脉,化为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从专家以“井冈山精神的三重维度”为纲的系统解构,到团队成员们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内核的深刻体悟,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密码被层层破译,最终凝聚为流淌在当代青年血脉里的精神动能。

图为芦继兵先生现场授课。史安琪 供图

现场教学:触摸历史精神脉络

从茅坪的八角楼到黄洋界的哨口,从井冈山烈士陵园到大井朱毛旧居,实践团队的足迹沿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轨迹延伸,在历史现场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朝圣。

八角楼昏黄的油灯复刻场景下,讲解老师讲述着毛泽东同志在此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的故事。黄洋界哨口的悬崖边,风声似在复述那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井冈山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全体成员整理衣冠,向革命先烈三鞠躬。小井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陈列的医疗器械仿制品,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们以惊人意志力创造的生命奇迹。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内,斑驳的墙壁、简陋的桌椅、带着补丁的被褥,见证了先辈的清贫与坚守。朱德同志旧居门前的石臼记录着更动人的细节,1962年朱德重返井冈山时,未带走一物,唯采兰花一株纪念亡妻伍若兰。

图为实践团队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入团誓词。王垿成 供图

实践教学:立志于身体力行

在“急行军”体验中,团队成员们背负简易行囊在山路上跋涉,切身感受当年红军 “每天步行百里仍坚持作战”的艰辛。汗水浸湿衣衫时,团队成员们才明白“艰苦奋斗”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步坚持里。这场“急行军”不仅是对成员们体能与耐力的严峻考验,更是对团队协作精神、意志品质和应变能力的深度锤炼。

在坝上村,团队成员们在老乡家里制作红军餐,共品农家味,厚植鱼水情。成员们挽袖学习使用传统土灶,柴火噼啪,炊烟袅袅,简单的食材在略显生疏的操作下,化作一桌朴素可口的饭菜。亲手烧火炒菜的过程,让成员们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在艰苦岁月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仿佛重现“红米饭,南瓜汤”的岁月。农家灶台的烟火,点燃了青年对革命传统的认同与传承使命。

夜幕降临,实践团在基地教室参与了一堂特殊的“编草鞋”革命传统实践课。在专业师傅指导下,团队成员们认识了传统木制工具,学习固定草绳、揉搓加草、编织“耳朵”等技艺。尽管手法生疏,但大家互帮互助,在反复练习中用心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辛。一缠一绕间,历史的温度从指尖传递心间,粗糙的草绳勒出掌纹,仿佛重现当年红军踏遍荆棘丛生的山路。

乡村赋能:把脉乡村症结

从革命旧址到乡村田野,实践团队的脚步从历史走向现实,以青春之眼观察振兴,以调研之笔记录蜕变。

实践团队在神山村与村委会副主任黄晓兰进行了深入座谈。座谈会上,乡村振兴的成果与期盼令人振奋。“金遇粮缘”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神山村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460亩黄桃和200亩茶叶,并打造“神山感悟”旅游品牌,实现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转身。当得知神山井冈黄桃种植基地成为“盒马村”直采基地后,“红起星光熠熠”实践团成员走进桃园,实地察看黄桃生长态势,向种植户了解合作模式带来的产量与收入变化。

马源村的 “红色 + 绿色” 之路,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实践团在马源村听取了党支部书记魏成芳的主题宣讲。“红起星光熠熠”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村里依托红色历史与绿色生态,打造了集研学旅行、红色拓展、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让 “沉睡的资源”变成了“增收的资本”。金遇粮缘”实践团成员在与书记交流沟通中得知,村内经济作物黄桃、莲子效益较好,农户拥有种植自主权但需确保土地不撂荒。魏书记特别强调要坚守“土地就是命根”理念,反对过度外包,优先村内资源协调优化。

图为马源村党支部书记魏成芳向实践团成员做宣讲。李佳锴 供图

茅坪村的富硒黄桃基地,承载着特色产业的发展希望。在桃满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桃园里,江老板自豪地向“红起星光熠熠”实践团成员们介绍:“我们的黄桃生长在富硒土壤里,用科学方法种植,品质有保障。”实践团成员一边记录种植规模、产量、价格等数据,一边用摄像机记录黄桃生长、采摘的场景。

青春回响:当历史星火照亮共富征程

8天的井冈山研学,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炼,更是一场生动的实践课堂。从八角楼灯光到黄洋界炮声,从烈士陵园追思到乡村田野调研,实践团队在历史与现实对话中,深悟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内涵——“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追求,“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品格,“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的源泉。

图为“金遇粮缘”实践团与“红起星光熠熠”实践团合影王垿成 供图

历史的星火照亮共富征程,青春的担当续写时代新篇。南京财经大学“金遇粮缘”实践团和“红起星光熠熠”实践团两支团队的成员们将带着在井冈山汲取的精神力量,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用青年智慧为革命老区的振兴贡献力量,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的青春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通讯员 李佳锴 秦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