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会计学院:“木刻寻踪·乡韵留痕”团队深入探寻常熟非遗

发布者:苏裔涵 [发表时间]:2025-08-14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8月10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木刻寻踪·乡韵留痕”团队前往常熟市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调研,在该校吴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关于常熟非遗技艺的深度探索之旅,通过学习木刻、品鉴成品、感悟传承,近距离触摸这些传统工艺的温度与力量。

潜心学习:在刻刀与木板的对话中入门

活动伊始,实践队员们的木刻学习之旅在吴老师的示范中展开。吴老师首先讲解了木刻的基础工具——不同型号的刻刀各有其用,平刀适合铲平版面,圆刀可刻出圆润线条,三角刀则擅长刻画细节。随后,吴老师从握刀的正确姿势教起,“手腕要稳,发力要匀,刻刀与木板的角度决定了线条的深浅”,边说边在木板上演示,一刀一划间,简单的几何图案逐渐清晰。

图为老师演示木刻 朱伶俐 供图

队员们拿起刻刀尝试,起初常因力度不稳导致线条歪斜,或因角度不当刻伤木板。吴老师针对错误手法及时纠正:“下刀不能急,先在木板上轻轻勾勒轮廓,再沿着痕迹慢慢加深。”经过反复练习,队员们逐渐掌握了运刀的技巧,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图为木刻成果展示 朱伶俐 供图

品鉴成品:在匠心之作中领略木艺多元魅力

学习之余,吴老师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学校的木艺成品展区,这里陈列着古筝、围棋、传统家具等多种木作精品,每一件都展现着木艺与实用、美学的融合。

在介绍古筝制作工艺时,吴老师提到:“古筝的琴身对木材要求极高,需选用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的老桐木,面板要经过反复打磨,确保音质通透。你们看这琴头的雕花,用的正是木刻中的浮雕技法,既美观又不影响弹奏。”队员们轻轻抚摸琴身,感受着木材的温润与雕花纹路的精致。

图为参观制作古筝的木材 朱伶俐 供图

而在传统家具展区,一张雕花木桌的桌腿弧度流畅,桌面的木纹自然舒展。吴老师解释:“常熟木艺在家具制作中讲究‘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胶,却能让家具坚固耐用,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队员们围着展品细细观察,从古筝的雅致、围棋的精巧到家具的厚重中,读懂了木艺在不同领域的多样表达。

总结感悟:在实践中读懂非遗传承的意义

活动接近尾声,队员们围坐在一起交流感悟,吴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无论是木刻、古筝制作还是家具打造,核心都是对木材的尊重与对技艺的坚守,“这些手艺能流传至今,靠的是一代代手艺人的耐心打磨,也需要在传统中融入现代需求,让更多人感受到木艺的价值”。

图为实践团队合影 朱伶俐 供图

此次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员们近距离接触了常熟木艺的多元形态,更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非遗传承的责任与意义,为传统工艺的传播注入了青春力量。非遗木刻的一刀一刻,刻下的是传统的温度,更刻下对未来的期许。队员们将以此次体验为起点,把这份对匠心的敬畏、对传承的担当融入日常,让古老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让文化的根脉在代代相传中愈发坚韧。愿每一份对非遗的热爱都能汇聚成江河,让木刻里的故事、指尖上的传承,成为照亮文化长河的点点星光,生生不息,温暖前行。(通讯员 苏裔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