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会计学院:“赤焰青烽”团队参观蚌埠革命历史陈列馆

发布者:陈果 [发表时间]:2025-08-14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89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大学生红色教育从“理论学习”延伸至“实践体验”,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赤焰青烽”团队成员前往安徽省蚌埠革命历史陈列馆,开展了一场深度融入革命历史场景的实践学习活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通过参观缅怀烈士陵园、观看了解革命历史陈列以及实地采访等形式,在亲身体验中重温革命历程、传承奋斗精神,体会革命先烈的勇敢无私精神和家国情怀。

清晨,迎着朝阳,实践团队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抵达这座背倚曹山丘陵,面朝龙子湖水域的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该馆主体建筑包含英雄烈士纪念碑与历史陈列馆两大区域。

首先来到陈列馆前的英名墙,墙体表面镶嵌花岗岩浮雕,墙上镌刻着1000多名在蚌埠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录,在这面“英雄烈士墙”前,参观人员驻足凝视。“他们中有的是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有的是放下锄头的农民,为了民族事业,毅然投身革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与奉献。”讲解员的话语让参观者们沉默良久,似乎想要努力记住每一名烈士的名字。



图为英雄烈士名录墙 陈果 供图

走进陈列馆,映入眼帘的是第一展区——星火初燃(1919-1927)。“这个展厅主要展出黄花岗起义相关文物,包含陈良烈士的家书原件及宋玉琳就义前遗物,展示了辛亥革命时期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相关事迹。”讲解员指着一幅《蚌埠各界声援五四运动》的油画介绍:“19195月,蚌埠铁路工人、学生、商人自发组织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这是蚌埠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群众爱国运动。”

移步至第二展区——烽火江淮(1927-1945)。讲解员重点介绍了蚌埠作为中共长淮特委机关所在地的历史,展示了中共长淮特委书记朱务平领导沿淮十余县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事迹。

展区中央的多媒体屏幕循环播放着纪录片《淮河烽火》,影片通过历史影像与动画还原相结合,生动展现了蚌埠人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展品、聆听讲解,并发出感悟:“看到先烈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我深受触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要珍惜当下,以实际行动传承先烈精神。”

穿过时光长廊,最后到达第三展区——解放洪流(1945-1949)。“大家看这幅《蚌埠战役态势图》,解放军采用‘围点打援’战术,仅用3天时间就解放了蚌埠,创造了城市攻坚战的经典案例。”讲解员指着地图上的红色箭头说。据了解,展厅陈列了蚌埠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抗日斗争的史料,以及反映淮河阻击战等战役的图片和实物,展现了蚌埠在淮海战役南线作战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蚌埠人民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



图为革命历史陈列馆留言墙 陈果 供图

离开陈列馆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者们来到了最后的目的地——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这里安葬着牺牲的烈士,苍松翠柏环绕,庄严肃穆。团队成员向烈士深切鞠躬并敬献鲜花,以表缅怀与敬意。“这次实践让我明白,红色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革命先辈用牺牲换来的和平,需要我们用奋斗去守护。”团队成员陈同学感慨道,“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要让青春在实干中闪光,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铿锵有力的话语回荡在山谷中,既是对革命先烈的告慰,也是对初心使命的重申。

通过调研,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地是鲜活的历史教材,更是激励青年成长的精神宝库。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学习中锤炼本领,才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与红色教育基地的合作,在实践中感悟历史、砥砺品格,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通讯员 陈果)



图为团队队员在纪念碑前的合影 陈果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