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骄阳似火,却阻挡不了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寻迹蓝天战史,赓续英烈精神”实践团队探寻历史的脚步。一行4人满怀敬意与期待,来到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北路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这座于2009年建成开放,集航空烈士公墓、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纪念馆为一体的场馆,是世界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也是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实践团队深入馆内,仔细端详每一件展品,阅读每一段文字介绍。成员们期望通过这次调研,深度了解抗日航空史诗,缅怀先烈,传承珍贵的红色精神,让那段战火纷飞岁月里的热血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为队员们走进场馆时图片 刘明硕 供图
正义之神雕塑:反法西斯力量的庄严象征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上威武的“正义之神”雕塑。三头六臂的“正义之神”骑在飞天虎上,手拿着弓箭对着天空,这一雕塑象征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战无不胜的力量,让队员们瞬间感受到了那段战火纷飞岁月中,中、美、苏等国空军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坚定决心。

图为“正义之神”雕塑 王喆贝儿 供图
展厅探秘:从战机到文物,触摸英雄的抗战印记
实践团队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馆内的各个展区。在“奋勇抗敌”展区,一架美国“霍克 - 3”驱逐机昂首停放在钢制平台上,格外引人注目。据讲解员介绍,这架飞机见证了中国空军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依然顽强抵抗、奋勇杀敌的历史。队员们围绕在飞机模型旁,仔细观察,并不时提出问题。“当时中国空军战力相对落后,他们是凭借怎样的勇气去和日军作战的呢?”队员小李不禁发出疑问。讲解员耐心地解答道:“虽然有差距,但中国空军飞行员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仰。” 在展厅的另一处,江苏籍航空英雄陈怀民的一副航空手套和一件银饰静静陈列着,这两件镇馆之宝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陈怀民在1938年武汉 “4·29空战” 中,击落一架敌机后受到5架敌机围攻,飞机油箱着火,本可跳伞求生的他毅然驾机撞向敌机,与敌同归于尽。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队员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空战的激烈场景,对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国际援华”展区则展示了在中华民族对日抗战期间,许多国家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的感人故事。据统计,200多名苏联飞行员、2000多名美国航空人员及2名韩国飞行员牺牲在中国。这些国际友方力量不仅冲破日军的封锁,为中国运来宝贵的飞机、航空燃料和器材,还派遣空、地勤人员来华直接参战,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队员小张在参观后表示:“这些国际友人的无私援助和英勇牺牲,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正义与和平是没有国界的,他们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
在“壮志凌云”展区,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队员们了解到中国空军抗日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2年中国空军首次投入的淞沪会战,揭开中日空战的序幕;第二阶段是持续八年的生死搏斗,中国空军动用了全部力量抗战。一个个英勇的战斗故事,让队员们对中国空军的发展历程和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来到“缅怀先烈”展区,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驻足观看了抗日航空烈士们的事迹介绍。这里展示了众多烈士的遗物、家书以及他们的英勇事迹,每一个故事都令人动容。其中,丁寿康烈士的家书尤其引人关注。1940年7月16日,丁寿康正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的宿舍里给远在泰国的叔父丁季平写信。突然,机场上空响起敌机来袭的警报。丁寿康来不及将刚写完的家书装进信封,立即奔赴停机坪,驾机升空迎敌,因敌众我寡,不幸在空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笔墨未干,即上战场”成了丁寿康人生最后的写照。队员小王感慨地说:“看到这些家书,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烈士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未来。”

图为队员们在参观陈怀民烈士的遗物 应姿 供图
访谈与感悟:铭记历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还采访了纪念馆的研究人员赵老师。赵老师表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和激励。它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传承和弘扬抗日航空烈士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当被问及纪念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时,赵老师介绍说,纪念馆将继续加强文物史料的征集和研究工作,不断丰富展览内容,同时,也将开展更多的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日航空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寻迹蓝天战史,赓续英烈精神”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收获颇丰。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决心。队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回到学校后,将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制作宣传海报等方式,向更多的同学讲述抗日航空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让更多的人铭记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 马若雪 王慧楠)

图为“寻迹蓝天战史,赓续英烈精神”实践团队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前合影 刘明硕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