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会计学院:“濠水扬帆”团队深入调研启东通海垦牧公司旧址

发布者:汤瑞仪 [发表时间]:2025-08-13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2025年8月8日,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实干精神,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濠河扬帆”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了启东通海垦牧公司旧址,深入了解张謇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近现代的贡献,学习他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艰苦奋斗的实干风范。

张謇实业救国梦的百年回响

在启东市合作镇曹家镇村,一座历经沧桑的青砖建筑群正悄然焕发新生。作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01年创建的通海垦牧公司的核心旧址不仅承载着中国早期农业现代化的珍贵记忆,更在精心修缮后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地标。

图为团队拍摄的张謇青铜像 宋文文 供图

百年沧桑,见证垦牧拓荒壮举

步入旧址,斑驳的砖墙与古朴的木质结构无声诉说着过往。这里曾是张謇实践“实业救国”“建设新世界雏形”宏伟蓝图的重要阵地。通海垦牧公司通过围垦滩涂、兴修水利、引进先进农具与技术,将茫茫盐碱荒滩改造成万顷良田,奠定了近代苏北沿海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基石。其创新的公司化运营模式、农工商一体化探索,对当时中国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旧址内残存的办公房基、仓储遗迹,以及规划严整的沟渠水系痕迹,都是这段波澜壮阔拓荒史的生动演绎。

图为团队拍摄的慕畴堂 丁慧莹 供图

匠心修缮,重现历史风貌

近年来,启东市高度重视这一珍贵工业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文物部门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对现存建筑进行了科学严谨的抢救性修缮。工程不仅加固了结构、修复了屋面与墙体,更着力保留了建筑原有的历史质感与沧桑印记。同时,旧址周边环境得到整体提升,配套建设了文化展示区与教育空间,使其从沉寂的遗迹转变为可感、可学的历史课堂。

图为团队拍摄的通海垦牧公司大门 范辛欣 供图

精神传承,赋能当代发展

“旧址不仅是砖瓦的留存,更是张謇先生敢为人先、实干兴邦精神的物质载体。”启东市文史专家李明(化名)在调研中强调。如今,焕然一新的通海垦牧公司旧址被赋予了多重使命:作为历史教育基地系统展示张謇垦牧事业历程及其蕴含的开拓、创新、务实精神;作为乡村振兴窗口将历史文脉融入乡村旅游,带动曹家镇村文旅产业发展;作为学术研究平台为研究中国近代农业史、区域开发史提供第一手实物资料。

未来展望:从保护到活化

旧址的保护利用是启东深耕地方文化资源、擦亮“张謇文化”名片的关键一步。随着后续展陈深化与研学活动开展,这片曾孕育农业革新梦想的土地,将持续向公众传递先贤智慧,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历史文化动力。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张謇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精神,学习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艰苦奋斗的实干风范,体会了先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这次旅程让成员们心灵和精神受到了洗礼,成员们向张謇先生学习和致敬,张謇先生的坚强品质激励成员们不断前行,践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通讯员 汤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