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青耕法理·智惠乡野”队前往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新河镇解桥村,与部分村民共同开展以“青耕法理·智惠乡野”为主题助力乡村振兴法律财务的公益实践活动。此行旨在通过开展“法律——财务”科普小课堂的形式,丰富当地居民财务法律相关的基础知识。这一场奔赴乡野的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的深度交融,在解桥村的土地上,书写法理赋能的生动篇章。
初入乡野:探寻需求锚定方向
解桥村,作为沭阳县新河镇的一抹独特乡景,有着自己的发展脉络与民生百态。团队成员初抵此处,便迅速融入乡村氛围。在与村委对接、和村民聊家常的过程中,逐渐明晰乡村治理、产业发展背后,法律与财务知识的迫切需求。
村里的土地流转项目里,部分村民因合同条款认知不清,对权益保障心存顾虑;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收支,在规范管理与公开透明方面,也盼着专业指导。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让“青耕法理·智惠乡野”团队深知此行责任重大,也为后续实践活动的精准开展,锚定了方向——用专业知识,解乡村困惑。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民宣传的合影 曹天茹 供图
知识播种:法理财务课堂开讲
科普小课堂的现场,成了知识传递的温暖阵地。团队成员化身“乡村普法讲师”,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财务准则,转化为贴合村民生活的“乡土教材”。
成员们以“农村常见法律纠纷怎么破”为切入点,围绕宅基地确权、邻里纠纷调解、涉农合同签订等内容,结合《民法典》中与乡村密切相关的条款,用解桥村周边发生的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当讲到土地流转合同需明确权责、违约责任等要点时,村民们纷纷对照自家情况提问,现场互动热烈。
财务知识科普环节,聚焦家庭理财展开。从“为什么要学管钱”,到“惠农金融知识知多少”,成员们用通俗的话语让专业概念落地。小课堂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搭建起村民主动求知、解疑的平台,让法理财务知识,真正在乡野间“活”起来。
图为成员对村民提问进行答疑的合影 张心旭 供图
深入调研:扎根泥土倾听民声
科普之余,团队开启深度调研模式。调研中,团队重点关注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包括对权益保障、合同规范、纠纷解决等方面的了解情况;同时聚焦财务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涵盖村级财务公开、家庭收支规划、风险防范等核心议题。
此外,团队还与解桥村“两委”交流,了解村级治理中的法律财务痛点。解桥村村支书坦言,村级事务涉及土地、集体资产、民生保障等多方面,村干部懂法、会管财务,才能把好事办好,让村民放心。
青春担当:赋能振兴步履不停
此次解桥村之行,是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青耕法理·智惠乡野”团队乡村实践的重要一站,却不是终点。“原来专业知识能在乡村有这么大用场,我们要把‘青耕’的脚步走得更稳、更远”,团队成员的心声,映照出青春赋能乡村的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与新河镇人民政府的合影 王颖 供图
通过知识科普的小课堂,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青耕法理·智惠乡野”团队以实践初心为帆,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启航。这场青春与乡野的相遇,让法理润泽田园,让专业赋能振兴,更让青年力量在扎根基层中,绽放出助力乡村发展的璀璨光芒,期待他们以持续行动,书写更多乡野振兴的美好故事。(通讯员 胡梦影 张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