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应用数学学院:“薪火传承”团队调研瞻园,在历史回响中厚植爱国情怀

发布者:梅宇 冯浩 [发表时间]:2025-08-13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部署要求,在2025 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薪火传承”实践团队于85日走进南京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开展以“探寻历史脉络,厚植爱国情怀”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专项实践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这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让青年学子在实地调研中感悟家国情怀,在文化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正门入口  梅宇 供图

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正门入口。梅宇 供图

历史现场:解码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南京瞻园作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不仅以精巧雅致的园林景观,更因园内设立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而闻名。这里收藏着3000余件太平天国时期的珍贵文物与文献资料,从金田起义的军旗到《天朝田亩制度》的刻本,从战争武器到民生器物,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抗争史。

“选择瞻园作为实践地点,既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现实的观照。”团队成员表示,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特殊年份,通过探访太平天国历史遗址,能让青年学子更直观地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奋斗历程。此次实践紧密结合南京财经大学“处处是课堂、时时被熏陶、人人受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将实地参观、专家讲解、文化体验等形式有机融合,打造沉浸式历史教育课堂。

参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内部   梅宇  供图

图为参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内部。 梅宇 供图

深度探访:在历史脉络中感悟真理力量

上午9时,实践团队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瞻园。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沿着“太平天国兴起—发展—鼎盛—衰亡”的历史脉络,系统梳理了这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在“金田起义”展区,泛黄的布告、锈迹斑斑的兵器,生动还原了1851年广西金田村那场撼动清王朝统治的革命风暴;在“天京事变” 展区,通过场景复原和文献记载,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分裂的历史悲剧。

“太平天国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的理想,为何最终没能实现?”在史料分析环节,团队成员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结合南京财经大学“党史中的财经故事”微课程内容,大家重点对比了《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与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政策的科学性。“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中国共产党始终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这正是两种制度生命力差异的关键所在。” 团队负责人梅宇在调研笔记中这样写道。

在园林建筑考察中,团队成员沿着曲径回廊,细致观察瞻园的榫卯结构、花窗纹饰和假山堆叠工艺。在著名的 “虎” 字碑前,讲解员介绍这方草书碑刻暗含“富甲天下”四字寓意,既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技艺智慧,也折射出传统文人的家国情怀。结合学校“延续民族精神血脉,薪火相传勇于创新” 的育人理念,团队开展了“园林建筑中的工匠精神” 专题研讨,将传统文化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

瞻园园林艺术景色  梅宇  供图

图为瞻园园林艺术景色。梅宇 供图


思想升华:从历史对比中坚定理想信念

实践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团队成员围绕“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对比”开展的专题研讨。大家从群众路线、组织建设、理想信念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太平天国前期依靠群众取得胜利,后期却因领导集团腐化变质、脱离群众而走向失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鲜明对比,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 “没有先进政党的领导,农民革命无法取得真正成功” 的历史规律,更加坚定了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 这一认知。

“以前在课本上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总觉得历史很遥远。今天站在这些历史文物前,才真正理解什么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团队成员冯浩感慨道。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成员们通过回顾太平天国运动中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进一步深化了对“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时代意义的理解。

图为瞻园参观纪念盖章  冯浩 供图

图为瞻园参观纪念盖章。冯浩 供图

薪火相传:让爱国精神在实践中延续

此次瞻园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的研学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团队成员在实地调研中提升了历史分析能力,在交流研讨中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在文化体验中增强了民族自信。实践结束后,团队已整理完成 2 千余字的调研笔记,并计划通过校园宣讲、展板展览等形式,将实践中的收获与更多同学分享。

“作为旨在达成‘薪火传承’伟大愿景的实践团队,我们不仅要传承历史记忆,更要传承爱国精神。”团队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深入南京各大历史文化遗址开展实践,通过挖掘红色故事、整理历史资料、创新教育形式,让爱国主义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南京财经大学也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体系,让青年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初心使命,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讯员 梅宇 冯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