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银龄Π队”前往无锡居民社区走访调研

发布者:周彬露 [发表时间]:2025-08-10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7月20日至7月23日,为深入了解当前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切实需求,进一步推动适老化社会建设,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银龄Π队”前往无锡市锡山区部分社区进行走访调研,采用问卷和采访相结合的形式走进社区,了解老年人需求,倾听老年人心声。

图为“银龄Π队”在无锡云扬社区合影 傅文汐 供图

“进”家门:面对面,心贴心

7月21日,团队成员前往春江社区拜访许浩平老人一家,了解其生活现状,并且询问了他们对所在社区服务的意见。

 在面对面采访的过程中,许老夫妇对社区的适老化建设展现出了极大热情,提出了诸如一键呼叫、社区服务系统等极具建设性的建议,并主动提出加入低龄老人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为生活不便的高龄老人献上自己的力量。
    当团队成员问起许老这样做的原因时,他只是羞涩地笑笑,说能为人民服务就是好事。这时一旁的老伴笑着道出了缘由:许老党龄已逾十年,年轻时曾投身海军,期间两次荣立三等功,并参加过全军积极分子表彰大会。说起这些荣誉,许老也总是淡淡的,在老伴的不断鼓励下,才拿出了自己戴着军功章的照片。他说“荣誉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为人民做点什么。”这种无私的精神和极高的政治觉悟让在场的所有成员无不肃然起敬。

图为团队成员和许浩平爷爷合影 傅文汐 供图

此后,许浩平老人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降低所引发的获得感下降问题。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老年人“被需要”的感受很容易被忽略,从而造成某些老人“无理取闹”的假象。“有些老年人身体不好,但是仍然闹着要出去找事做,就是这个原因。”许老担忧地说。

许浩平老人提出,对子女而言,要让仍有自主行动能力的老年人做一些类似于买菜做饭的小事。在老年人做完这些事之后,子女可以给老年人发放一些“小奖励”,如在买菜钱之外多给50元。这样不仅能够缓解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之后被社会“抛弃”的恐慌感,还能加强子女和老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

走出许老家门,团队成员对许老提出的适老化改造建议感到由衷敬佩,更被许老的高尚奉献精神深深感染。面对面,心贴心,走访不仅是详细了解需求的途径,更是与老年人情感联结的延伸。

“入”社区:手拉手,情相连

在结束入户访谈后,团队成员化身社区志愿者,为无锡各社区举办的老年活动添砖加瓦。7月22日,团队成员前往门楼社区,担任手工宋锦扇制作活动的志愿者。

在工作人员介绍了手工宋锦扇的制作过程后,来参与活动的老年人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自己年轻时做手工活的风采。然而,身体机能的下降让他们对某些细小处的裁剪和粘贴力不从心。团队成员们一直陪伴在老人们身边,随时提供帮助。志愿者们帮助他们完成细小装饰的粘贴、裁剪、涂胶等工作。活动结束,老人们都心满意足地举起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扇绽开了美丽的笑容。

图为团队志愿者帮助老年人粘贴宋锦扇上的珍珠 傅文汐 供图

团队成员傅文汐在活动后深有感触:社区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系列服务,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选择,更让长者群体“老有所为”,有效提升了他们在社区生活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手拉手,情相连。老年人大部分时间都在社区中,因此,社区治理就显得极为重要。如何进一步凸显社区治理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社区作为基层治理主体的功能,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相关服务和消遣娱乐,答案也许就潜藏于其中。

精治社区焕新颜,乐龄活动享安康。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无锡地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更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深刻了解了社区治理的需要。

生命终有时尽,每个人都会面临随年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机能衰退。因此,对老年人的各项服务必须朝着细致化、精准化、全面化的方向迈进,兼顾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与精神诉求,方能契合我国当前的老龄化态势,推动适老化社会的构建,缓解社会压力,确保老年人能够幸福地安享晚年。(通讯员 周彬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