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会计学院:“芦荡火种实践队”深入调研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基因

发布者:张嘉颖 [发表时间]:2025-07-19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为回溯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77日至714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芦荡火种实践队”奔赴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以参观感悟历史、以志愿传递精神,让沙家浜的红色基因在青春实践中焕发生机。

图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外景 徐佳 供图

展览参观:回溯芦荡烽火岁月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承载着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的厚重历史。“芦荡火种实践队”成员踏入馆内,仿佛踏入时光回廊,开启与革命岁月的对话。

在史料陈列区,一份份珍贵文件、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陈旧实物,串联起新四军在沙家浜的战斗轨迹;生动的文字、珍贵的画像无声讲述着沙家浜革命先辈们的热血故事。从新四军伤病员隐蔽养伤,到群众冒死支援、芦苇荡巧设“迷宫”御敌,成员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探寻“芦荡火种”的起源与延续。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展览 徐佳 供图

走进场景复原区,“春来茶馆”“伤员养伤芦苇丛”等场景一一呈现,瞬间将大家带回那个烽火年代——仿制的旧桌椅,芦苇丛的隐蔽构造,老乡们与新四军战士和睦互助……成员们驻足凝视,仿佛能听到军民之间朴实的对话,沉浸式感受到那份在战火中凝结的深厚情谊、感受到革命先辈在艰难环境下坚守抗争的不易。“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先辈们从未放弃,这份信念太值得我们学习。”“正是有了这样紧密的军民联系,革命先辈们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这是胜利的根本啊!”团队成员感慨道,历史的震撼与触动,在身临其境中直抵人心。

 图为“军民鱼水情”复原场景 徐佳 供图

志愿行动:传递红色精神温度

参观结束后,“芦荡火种实践队”主动投身志愿工作,在纪念馆内承担人流指引、秩序维护与简单讲解辅助任务。成员们身穿志愿者红色马甲,分散在入口、展厅通道、纪念品商店等区域,用热情与耐心服务游客。 

 图为团队成员在纪念馆入口进行引导工作 徐佳 供图

志愿过程中,成员们用行动诠释对红色精神的理解——遇到老年游客,主动搀扶、轻声引导,协助他们顺利参观;面对研学学生群体,结合参观路线,简洁讲述沙家浜故事片段,激发青少年的红色兴趣;在人流密集处,及时提醒有序参观,保障场馆秩序……最终收获了纪念馆内工作人员与众多游客的认可与嘉奖。

青春感悟:让红色基因融入成长

日暮时分,团队成员在纪念馆外交流分享——“通过参观,我读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的厚重;参与志愿,我体会到传承红色精神的责任。”“作为会计学子,我们要用专业踏实的态度,像先辈守护信仰一样,守护红色记忆、传递红色能量。” 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之行,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份行动指引。

通过此次探访,沉浸式地触摸抗日先辈的奋斗印记,团队成员们不仅读懂了芦苇荡里的烽火岁月,更是从中汲取到先辈们坚韧无畏、家国担当的精神力量,深刻明白红色文化是连接中华民族过去与未来的精神脐带。未来,“芦荡火种实践队”将继续深入沙家浜风景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整理实践素材、制作沙家浜红色微故事集、创作并推广相关文创产品,持续深耕沙家浜故事,以青春之力续写红色文化传播新篇,从而让更多同学了解这段历史,助力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鲜活传承,使红色血脉永续流淌、熠熠生辉 。

从历史回溯到实践传承,会计学院学子以青春之名,在沙家浜的红色土地上,写下属于新时代的传承篇章,让芦荡烽火的精神,照亮青春奋进之路。(通讯员 张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