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南京财经大学小风铃支教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迎春镇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夏令营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生命科学课程。本课程由支教队志愿者朱栩瑶和侯雪分别为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讲授。生命科学课程创新采用“双线并行”模式:面向低年级的“动物王国奇遇行”与高年级的“青春成长守护营”,通过趣味科普与科学脱敏教育,带领孩子们从自然生态认知到生命自我认知,完成一场关于成长的温柔启蒙。

图为迎春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在听课 陈喆 供图
埋下敬畏生命的种子
从“动物世界大揭秘”的趣味开场,到哺乳动物的奇妙生活、鸟类飞行的力学奥秘,再到鱼类在水下世界的生存智慧,志愿者朱栩瑶的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惊喜。课堂上,孩子们时而模仿小松鼠的活泼,时而想象雄鹰展翅的自由,在谜语游戏与互动问答中,悄然种下对自然生灵的热爱。
而“动物保护行动”一课更是让这份热爱有了重量。志愿者朱栩瑶通过真实案例讲述动物的本领和生存威胁,引导孩子们从懵懂到感同身受,用稚嫩的笔触写下“请善待它们”的心声。在孩子们眼中,动物不再是书本上的图片,而是值得尊重的生命伙伴,生命多样性的种子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志愿者在给低年级同学上生命科学课 周丹情 供图
打破羞耻的透明课堂
“月经是月亮送给女孩的礼物”,在高年级的教室里,志愿者侯雪正用温柔的比喻化解着青春期敏感话题。课程设计遵循“认知-理解-接纳”逻辑:“我的身体会说话”通过器官拼图游戏学习生理结构;“月经不羞耻”邀请孩子们在卫生巾上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花开应有时”则用植物生长类比,探讨情感萌动的自然属性。当男孩女孩们共同完成“性别奥秘解密卡”,当“性教育羞耻箱”里塞满被丢弃的偏见纸条,小朋友们的思维得到了启发,对科学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图为志愿者在为高年级学生介绍“卫生巾的使用” 陈喆 供图
这堂生命科学课程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是在为成长中的生命搭建一座理解自我与接纳世界的桥梁。从生理结构的认知到青春期变化的解读,课程以科学为基石,帮助孩子们打破对身体的陌生与敬畏,让孩子们懂得自身的成长轨迹如同自然规律般正常而珍贵。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教会孩子们以平等与尊重的视角看待性别差异。当男孩女孩共同探索生命的奥秘,当科学的认知取代模糊的猜测,性别不再是隔阂的壁垒,而是生命多样性的体现。这种教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是对自我的肯定,是对他人的理解,更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就像认识自然万物的独特性一样,认识并接纳每个个体成长的不同节奏与模样。而这些知识都是平时在课堂上难得的,这也是团队成员来这里的意义。

图为高年级女生展示在卫生巾上创作的作品 陈喆 供图
正如阳光不该回避任何一个角落,生命科学课程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成长中的每一处困惑,让孩子们在认知自我的过程中学会珍视生命,在理解世界的过程中懂得包容差异,最终成长为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与自然的独立个体。从认识一只麻雀的羽翼到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这场生命教育的旅程,终将在某个盛夏长成孩子们成长路上遮风避雨的绿荫。(通讯员 周丹情 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