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5年7月5日下午,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碳索苏乡”暑期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陡山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走访民宿经营者、对话村党支部书记等方式,探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如何让这座山村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陡山村党支部书记。张鑫 供图
稻虾共生“生态链”串起致富路
“春播稻种、夏放虾苗,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陡山村党支部书记向实践队员们生动阐释了稻虾共生模式的精髓。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陡山村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突破虾苗选育、精深加工等技术瓶颈,构建起从生态养殖到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的龙虾全产业链。
稻虾共生优势是水稻与龙虾形成天然生态循环:水稻为龙虾遮阴避害,龙虾为水稻松土施肥,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使龙虾与水稻产量大幅上升。另外,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基地务工收入、年底产业分红,让家庭年收入实现大幅跃升。目前,全村90%土地纳入稻虾产业体系,带动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生态链” 真正成为村民稳固的“致富链”。
林果种植“链”拓宽生态增值路
陡山村立足自身山区特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带动发展林果种植,建成碧根果、黄桃、板栗三大千亩种植基地和多个采摘园,并成立陡山村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陡山村”地理商标,统一管控农产品品质,推动“生态林果”品牌化销售。借助电商平台,村里的有机林果及深加工产品突破地域限制,销往全国各地,产品附加值较单纯卖鲜果提升3-5倍。林果产业不仅让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更吸引外出青年返乡创业,向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据统计,林果种植带动村集体年收入增加40余万元,成为生态增值、村民持续增收的新引擎。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民宿老板。李雨轩 供图
生态治理与民宿经营“双轮驱”动绿色经济
漫步陡山村,垃圾分类桶整齐布设,污水管道网有序延伸,干净整洁的村容与错落有致的民宿相映成趣。村书记介绍,陡山村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分类中转站,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民宿发展动能。依托毗邻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打造了超10家特色民宿,农家乐等,同时形成了特色生态采摘项目。
团队成员走访“友客居”民宿,经营者分享:“大多数游客都是被村里的原生态环境吸引,既能体验林果采摘,又能感受稻虾共生乐趣,周末、假期客房全满。”生态治理让乡村“颜值”提升,民宿经营让生态“价值”变现,二者形成“双轮驱动”。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服务+入股分红”模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多数村民就业,真正实现绿色经济“跑起来”。

图为陡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张鑫 供图
从稻虾共生的生态循环,到林果种植的全链增值,再到生态治理与民宿经营的协同驱动,陡山村用实践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此次调研,南京财经大学“碳索苏乡”暑期实践团队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只是简单的经济增长,而是生态保护与发展质量的同步进阶。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乡村绿色发展,把陡山村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更具普适性的理论指引,让绿色振兴的“种子”在广袤乡村沃土持续播撒、茁壮成长。(通讯员 李雨轩 刘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