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宣城市调研时强调,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了深入探索特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创新路径,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小农慧种田团队”于7月9日来到安徽宣城市开展实践调研,深入了解宣纸特色产业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示范样本。

图为调研团队成员走访宣纸博物馆 郝俊涵 供图
7月9日,在吴昊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中国宣纸博物馆的文创展区,看到了许多融入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宣纸产业已从单一的书画用纸拓展至文创、文旅、电商等多个领域。“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宣纸生产,而是通过创意设计,让宣纸变成扇子、请柬、平安符,甚至是研学体验项目,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从工作人员的讲述中,调研团队了解到,这种产业的延伸不仅丰富了产品形态,更拓宽了宣纸的市场受众,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图为宣纸博物馆内文创展区 郝俊涵 供图
随后调研团队来到博物馆的非遗体验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东红正指导游客体验宣纸制作中“捞纸”这一关键步骤。作为非遗传承人,周东红周师傅向团队成员介绍道,宣纸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不仅坚守108道古法工序,还结合现代需求开发了超级宣纸、学生书法套装等产品,让传统技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调研团队从场馆内的宣传板块数据中进一步了解到,泾县宣纸产业已从单一的书画用纸拓展至文创、包装、文旅等多个领域,带动当地1.2万人就业,其中85%是像小岭村、乌溪村这样的周边村落村民,人均年收入较产业转型前增长42%。 这些数据直观展现了宣纸产业在带动乡村就业、提高村民收入方面的显著成效,让团队成员对产业振兴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周师傅与其徒弟展现制作宣纸过程中的“捞纸”步骤 郝俊涵 供图
紧接着团队来到博物馆的数字展厅。周师傅介绍,近年来,泾县致力于打造文化数字化体验空间,结合灯光秀、数字沙盘等科技手段,让非遗“活”起来。“去年我们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很多家庭带着孩子来体验传统工艺,带动了周边餐饮、民宿产业的发展。”调研团队由此得知,数字化手段不仅增强了宣纸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更催生了乡村文旅的繁荣,形成了“文化体验+周边消费”的良性循环。
场馆内工作人员在访谈中表示,博物馆周边已形成“宣纸文化旅游圈”:乌溪村改造了20栋传统民居做主题民宿,丁家桥镇推出“纸农一日游”项目,游客可以跟着村民去青檀林采摘树皮,沉浸式体验宣纸制作过程。非遗传承人周师傅表示:“我们不仅展示历史,更注重互动体验。游客可以亲手制作一张宣纸带走,这种参与感让文化传播更有效,让乡村振兴更有力。”这些信息让团队清晰看到,宣纸产业已带动乡村形成了集生产、体验、住宿、餐饮于一体的产业生态,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新业态模式,调研团队来到电商直播区,看到主播正推介“红星”宣纸产品,全方面展现当地特色。团队成员了解到,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泾县宣纸已形成“政府引导+协会带动+电商集聚”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了电商产业园,培养了一批本土主播,让传统工艺搭上数字经济快车,电商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宣纸的销售渠道,还吸引了人才回流,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年轻活力,解决了乡村“空心化”的部分难题。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小农慧种田团队”成员黄薪橦表示,此次调研为探索特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案例,让我们清晰看到了宣纸产业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从线下销售到线上线下融合、从文化传承到经济增收的转型路径。调研团队未来将持续关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为更多乡村产业升级提供借鉴思路。(通讯员 鲍宇杰 邵阳婷 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