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应用数学学院:“‘数’启青禾乡村教育调研团”探访灌云县教育局

发布者:王含姝 [发表时间]:2025-07-11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划分为五个重要层面: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村校是乡村人才培育的摇篮,村校的改革与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实现存在积极促进作用。为进一步赋能村校“变形”,深化乡村教育改革,7月5日至7日,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数’启青禾乡村教育振兴调研团”赴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嵇寒冰、教育局后勤服务中心办事员黄生枝、马蹄小学校长李士旺、王范小学校长李洪兵、杨范小学石门教学点校长杨旭、应用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晓飞、团委书记李攻明以及团队七名同学参与本次实践活动。

深研顶层设计:把脉乡村教育现状

7月3日下午,实践团队抵达灌云县教育局,在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嵇寒冰的介绍下详细了解了乡村教育发展现状,接着由马蹄小学李士旺校长、王范小学李洪兵校长、杨范小学石门教学点杨旭校长分享了近年来在教育普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灌云县村校接受县中心小学的师资输送,硬件设施逐步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人口净流出导致的学龄前儿童数目逐年减少使灌云县中小学学生数目由高年级到低年级递减,四年级及更低年级的学生数目呈断崖式下降。村校面临撤并,受教育儿童向中心校转移的时代趋势日益明显。

图为数启青禾团队在灌云县教育局调研 金熙珍 供图

细察基层情况:还原村校发展困境

7月4日上午,实践团队深入马蹄小学、王范小学、杨范小学石门教学点开展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现状。马蹄小学和王范小学的在校生分别为60名左右和74名左右。杨范小学石门教学点,共有64名在校学生,村小“空心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三所村校在解决周围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儿童近距离安全上下学,消除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实地调研发现,这些村校同时也面临师资老龄化、教学模式单一、生源减少、硬件设施配备有待完善等问题。教学困境亟待解决。

随后,在杨范小学校长杨旭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石门村总支部委员会,对石门村的生产优化标准、生活幸福指数、文化赓续传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为实地走访三所典型村校 金熙珍 供图

思政一体融通: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7月4日下午,在灌云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携灌云县二十余名中小学生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活动。在讲解员生动的描述中感受历史的鲜活与厚重。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与中小学生一起参加“追溯家乡历史,筑牢信仰根基”交流分享会。这场跨越年龄的思政课,以历史为锚点,以专业为帆桨,让信仰根基在触摸家乡脉搏的过程中愈发坚实。

数智星火燎原:助力特殊儿童成长
    7月4日下午,实践团队分为两个教学班对灌云县益海助学中心70名失依儿童开展支教。数学文化知识普及课上,团队成员赵瑜通过趣味故事、经典案例,展现数学学科的魅力与价值,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人工智能知识启蒙课上,团队成员胡卓川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互动实践,介绍人工智能概念与生活应用场景,拓宽儿童科技视野;暑期安全科普知识课上,团队成员周文利系统讲解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最后,实践团队为益海助学中心的失依儿童带来丰富的小礼品、儿童的积极互动、认真热情也给团队成员带来深深触动。

图为实践团队在益海助学中心开展支教活动 胡卓川 供图

解码特色产业:探寻乡村振兴路径

7月5日上午,实践团队在侍圩村党总支书记侍剑的带领下参观豆丹产业园,详细了解灌云县特色产业豆丹的发展现状。侍书记介绍当地豆丹产业计划养殖豆丹5000亩,灌云县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豆丹养殖中心,面向全国各地销售豆丹。豆丹生产基地搭建日光大棚有效保障豆丹一年2-3次的丰收。团队成员在侍剑书记的讲解下进一步了解到了豆丹生产链,豆丹养殖等细节信息,随后一同参观了豆丹养殖基地,了解豆丹的养殖过程。

图为数启青禾团队调研当地豆丹产业园 金熙珍 供图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数’启青禾乡村教育振兴调研团”始终秉持“燃一点星火,纵四方灼灼”的理念。应用数学学院师生团队以数字为启,为村校变革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炬。从深度访谈剖析现状到实地走访摸清情况,南财数院学子在灌云县的广袤乡野间挥洒汗水、步履坚实,全力助力当地乡村教育振兴。(通讯员 王含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