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南京9月1日电(通讯员 池欣雨)由于新浪新闻所创建的话题“#为何寺庙在90后00后中爆火#”在热搜上久悬不下,拥有千万级的阅读量,并且寺庙经济同比增长310%。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寺庙经济爆火,探究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实践调研师生团于8月28日来到江苏省南京市古鸡鸣寺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以当代年轻人在寺庙经济中的消费行为为切入点,探究其背后的消费心理。
游览古鸡鸣寺,体验寺庙文化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实践调研小队进入古鸡鸣寺前,透过枝繁叶茂的樱花树望向寺庙山门,不由得联想到此句。南京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已有千年历史。其古韵盎然,历史底蕴深厚,是金陵胜景之一,亦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此寺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北临玄武湖,三面环山,风光旖旎,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之地。
寺庙经济消费市场现状
通过总结调查问卷结果得出,在寺庙消费群体中,占比最多的是18-24岁人群,约达50%。这部分群体大多数并没有主要经济来源,由此可见目前寺庙经济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火爆程度。寺庙经济消费所涉及方面包括:
1.寺庙设施和宗教物品的商业性收费:
(1)门票收费;
(2)寺庙大量销售寺内法物,比如鸡鸣寺所售卖的印有鸡鸣寺标识的手串、御守等,价格在几十至几百不等;
(3)寺庙敬香收费。南京市鸡鸣寺寺内有提供免费的香,但同时也存在其他收费的香,请香价钱多至几百,几千元不等。
图为鸡鸣寺手串的售卖 马瑞丽摄
2.各种宗教活动的商业性收入,例如敲头钟,烧头香,主持祈福法会,举办水陆道场等。
3.寺庙文化延伸产品的商业性开发。在现代的寺庙旅游地大多设有招待所,工艺品商店、经书及书画销售部、素食风味餐厅、小卖部、茶室等多种商店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实践得出,在年轻人参与寺庙或宗教活动时,仍以烧香拜佛为主,而在选择购买宗教周边类产品的类型时,近半数受调查者选择了法物(如香灰琉璃手串、十八籽手串等)。这也正对应上研究团队在实地调查时的所见所闻——领香处与手串售卖区处人山人海的状况。
图为鸡鸣寺伴手礼的售卖 马瑞丽摄
寺庙经济群体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心理
根据所收集到的200份调查问卷,本团队针对消费偏好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特征:(1)近72%的人为寺庙或宗教活动捐款或购买相关产品,28%的人没有购买;(2)在参与寺庙或宗教活动中,大多数人都选择烧香拜佛,剩余少部分的人选择捐赠善款以及购买相关纪念品,也有少许的人选择其他方式;(3)购买寺庙周边产品时,59%的人更注重寓意,16%的人注重价格,11%的人注重品质,10.5%的人注重设计,3.5%的人注重其他。
由此可见,产生这样的消费偏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有几个方面:首先,年轻消费者对寺庙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持有浓厚的兴趣,寺庙周边产品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这能够吸引年轻消费者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对于年轻一代而言,购买寺庙周边产品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表达,是对传统价值的尊重,这与当今年轻人对于寻求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需求息息相关。购买寺庙周边产品可以使他们感到与传统文化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在身份认同上得到满足。其次,当代年轻消费者在经济上承担着诸多压力,大多数消费者会在购买前仔细斟酌,将寺庙周边的价格与市面上其他相似的产品进行比较,以寻找价格相对更为合理的选项,并考虑是否符合其经济承受能力。
此外,鸡鸣寺还开设了一些体验活动,如禅修体验、茶道体验和书法体验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寺庙文化,也为他们提供了参与和互动的机会。通过这些体验活动,鸡鸣寺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增加他们在寺庙内的消费。
图为茶道体验 马瑞丽摄
基于对南京鸡鸣寺的实地调查和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团队认为,寺庙经济在年轻群体内如此火爆,引起大家纷纷消费的原因主要在于佛教文化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精神追求。鸡鸣寺的寺庙经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人在寻求社交认同和追求多元化体验方面的需求,也折射出他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复杂心理和需求,这更多是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投稿:公共管理学院 丁嘉慧
审稿:公共管理学院 杨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