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赣州市8月3日电(通讯员 王林靖涵)在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乡村振兴新‘硒’望”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聚焦富硒产业发展,以“探索富硒康养,共筑乡村振兴梦之夏”为主题,踏上了充满希望的征程。8月3日,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实地走访进了三个典型富硒地区: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仙寓镇、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深入田间地头,一同探索“硒”的秘密,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硒资源,提出创新性思路与想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赣南硒韵,于都县富硒农产品助力乡村经济新腾飞
于都县地处赣南,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其土壤富含硒元素,为发展富硒农产品提供了绝佳条件。在这里,富硒小镇蓬勃兴起,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规模日益壮大。勤劳智慧的于都人民,充分利用这一特色,积极培育各类富硒农作物,如富硒水稻、富硒蔬菜、富硒脐橙等。截至目前,于都县已建成富硒农业示范基地172个,带动富硒农业标准化种植30万亩,全产业综合产值突破45亿元。其中,富硒脐橙产业表现尤为亮眼,种植面积达16.4万亩,常年总产量8.2万吨,直接销售收入5亿余元,全产业链产值近10亿元。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亲临于都梓山富硒产业园,并留给当地人民“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的谆谆嘱托。
为了进一步提升于都富硒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潭头村特别建成了富硒博物馆,用富有科技感的场馆设计把于都富硒果蔬、大米等产品所用到的富硒先进技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吸引前来参观的外来客户和游客,团队成员也在参展过程中深受震撼。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于都富硒博物馆 王一璇摄
于都县正以富硒农产品为引擎,推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皖南硒情,石台县仙寓镇富硒农产及农家乐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石台县的仙寓山,作为国家4A 级景区,峰峦叠嶂、云雾缥缈,瀑布、溪流交相辉映,徽派建筑点缀其间,空气清新,宛如世外桃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进行康养之旅。
仙寓山与“硒”的合作始于2003年,据当地负责人介绍,天方茶叶集团在此地建厂种茶叶,随后凭借富硒特色的茶叶在全国评比脱颖而出,收获广泛关注与好评。借此契机,当地企业与农民发掘仙寓山地区大面积富硒的特点,开始发展初期富硒产业,之后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致富经》栏目的采访调研与报道更是让仙寓镇富硒农产品名声大噪,吸引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实地探访与学习。由此开始,仙寓镇富硒农产及农家乐开始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引领当地农民走向一条致富路。
图为当地著名的仙寓山硒茶 夏雅玲摄
在当地,富硒农产与农家乐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富硒农产品为农家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材,让游客品尝到健康美味的特色菜肴;农家乐则为富硒农产品搭建了展示和销售的平台,扩大了其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当团队成员问到相关负责人有关当地富硒农产品销路与销量问题时,负责人的脸上表露出了自豪与骄傲的神情,他讲道:“我们是‘人家里面有景区,景区里面有人家’,不愁销售,直接借助农家乐的宣传,住户在农家乐里品尝满意后,临走时,会直接带走我们的当地特色产品的。”
临走时,团队成员有感而发,向负责人提问说:“您认为在富强振兴的道路上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力量应该如何参与进来呢?”负责人说:“我们鼓励学生出去学习,上大学,出去学习先进的理念与管理方法,然后再返乡,帮助村民们办好农家乐,真正做到让游客乐在其中。”他还分享村里的一户人家的大学生回乡后,借用外面学到的知识帮助自家农家乐,提升农家乐经营效益的成功案例。负责人还讲到,石台县仙寓镇未来将集中高端化打造,做到提档升级,仍然需要大学生这样的新鲜血液加入进来。
图为团队成员对负责人进行采访 夏雅玲摄
宜兴太华,富硒沃野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团队成员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富硒地区的人与非富硒地区相比,相对高寿。基于这一发现并结合团队研究方向,团队选择前往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这一著名富硒地区进行调研,同时“乡村振兴新‘硒’望”团队也与当地政府联系,获取支持和必要的许可。
通过参观当地的富硒文化中心,团队成员了解到太华镇土壤硒含量达到0.85mg/kg,远高于江苏平均水平,“宜兴市太华镇天然富硒地块”更是入选中国地质学会认证的全国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地块。太华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其富硒农产品主要包括富硒大米,富硒灵芝,富硒茶等,均享有盛名。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富硒文化中心 张文静摄
太华镇的富硒产业实行“矿地融合”的创新实践,立足地方富硒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富硒土地详查与开发利用示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全省探索富硒等特色优质土地资源高质量开发和系统保护提供样板。负责人介绍,太华镇富硒产业发展定位是建设全国富硒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精品农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富硒康养旅游业。
随后,团队成员跟随当地负责人前往富硒田地里进行参观,大片的金黄菜花在微风中摇曳,团队成员描述说就像未来的致富路在大家招手,即使天气炎热,调研小组还是能看到勤劳的农民在田地间劳作,这正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也了解到太华镇富硒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挑战,比如山区内土地不连片,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经营,与其他富硒地区比较,竞争力较弱等。据此,团队成员提出这些问题可通过一系列策略来克服。首先,通过土地整治实现小块并大块,提升土地集中度;其次,引入适合山区的小型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利用智能农业技术优化生产管理;最后,要尽力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户与企业合作,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些建议也受到了当地村委的肯定,团队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图为团队成员在富硒田地的合影 朱思瑾摄
感悟发展之艰,探寻振兴之道
中国约72%的地区存在缺硒状况,尤其是从东北至西南一带,形成了一条醒目的“缺硒地带”,这给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居民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面对此情形,团队成员提出“以硒肥补硒缺”的策略,并大力宣传团队的纳米富硒流体硼肥。而在中国的富硒地区,尽管硒含量相对丰富,但其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急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发展富硒产业任重道远。
经过对三地的实际调研,团队成员发现这些富硒地区均因地制宜发展富硒产业,他们或大力推进富硒农产品的发展,或将富硒农产品与农家旅游业相融合。尽管选择虽有相同之处,但面临的实际状况却各有差异。比如仙寓镇面临着富硒康养农家乐高端化打造与提档升级的难题,而宜兴市太华镇则存在山区土地不连片,难以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经营的问题。
这一事实激励着“乡村振兴新‘硒’望”团队积极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硒资源,不断提出创新的思路和想法,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发展。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只有找准方向,勇于创新,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不仅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
投稿:经济学院 黄欣睿
审稿:会计学院 陈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