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南京8月5日电(通讯员 唐秋艳)“文明因交流而进步,文化因互鉴而多彩”,为了进一步立足时代之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丝路新语”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于8月4日在南京开展惠民互助阅读活动,与外国友人共读中国文化经典,领略中华文化之魅力,感受中外文明碰撞的火花。
共读《红楼梦》,品中式美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涵盖了中国古典诗词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中医药文化、园林建筑文化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的古典小说,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团队成员从中选择典型画面场景,从故事情节起伏、语言言内意外、家具布置艺术等方面向外国友人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从多个角度与外国友人一起阅读解析,鼓励参与的成员积极分享其最喜欢的人物以及相关心得体会。
另外,团队成员为了帮助各位参与活动的外国友人更好地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积极鼓励并组织在场成员选择喜爱的角色,就地再现故事情节,深入人物角色来开展沉浸式阅读体验。参与扮演的外国友人表示:《红楼梦》是一部非常有魅力的名著,人物形象分明,其中最吸引她的是“凤辣子”王熙凤。阅读活动反响热烈,在场的所有外国友人表示期待下一次经典阅读活动。团队成员希望借经典阅读的活动机会,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经典名著里蕴含的中式美学。
图为团队成员共读《红楼梦》 唐秋艳摄
品诗歌经典,揽古典魅力
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深深根植于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以及深邃的情感表达之中。读中国古典诗歌有助于外国友人直观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跨越时空开展古今对话、中外碰撞。
团队成员以耳熟能详的《春晓》《山行》和《江雪》为例,一字一句为外国友人展开讲解,从典故起源、画面感、音韵和谐等方面帮助活动成员进一步理解到中国故事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场的成员们在分享中国古诗时,还常常将其与西方诗歌进行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他们发现中西方诗歌在表达情感、描绘自然等方面有着共通之处,同时也各具特色。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他们对中国古诗的热情非常高涨,不仅在阅读和欣赏故事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还积极参与相关的讨论与分享活动。他们通过翻译和注释等方式,跨越语言障碍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诗。外国人在分享中国古诗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学术交流等途径,将中国古诗介绍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
图为活动成员品读中国古典诗歌 唐秋艳摄
答疑解惑破难题,助力HSK通关
中文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使用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语言文字系统,在国际旅游、文化交流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中文在中国及国际社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活动筹备前期,团队成员针对性地向各位外国友人展开调查,收集了外国友人的实际困难与需求,并综合考虑各位外国友人的HSK考试要求与实际中文学习概况制定专门语言辅导。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从中文发音、词汇、语句、实际应用等角度给各位外国友人开展答疑解惑,结合课内外需要,查漏补缺,补弱增强。活动过程中,在场的成员就“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与用法展开了激烈讨论。成员们各抒己见,并结合实际使用场景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帮助外国友人更为直接地体会到个中差别。与此同时,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也给团队成员进行了语言分享,展示同一个词汇在不同国家的适用情况。互助实践中,不仅是一个中华语言向外输出的过程,更是中外不同语言的交流碰撞、互鉴互学。
图为团队成员为外国友人提供中文语言帮助 唐秋艳摄
生活日常共分享,快乐生活心相连
外国友人在中国的生活往往充满了新奇、温馨与文化碰撞,为了帮助外国友人更好地适应中国生活、发现中国生活点滴之美,团队成员组织外国友人围坐谈话,分享在校园里、在社会上、在中国发生的各色各样的故事。关于美食之旅,有这样的分享:“自从来到中国,来到南京,我的味蕾就被彻底征服了!从热气腾腾的南京烤鸭到馥郁甘香的雨花茶,每一种美食都让我欲罢不能。我还学会了用筷子,现在几乎可以像当地人一样熟练地品尝各种佳肴”;关于语言学习之旅,有这样的分享:“学习中文是我来中国的一大挑战,但也是最有趣的经历之一。我开始时连‘你好’都说得磕磕绊绊,但现在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了。每次用新学的词汇与朋友们交流,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关于现代科技体验,有这样的分享:“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让我惊叹不已。无论是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还是高铁网络,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现在,我几乎不需要带现金出门,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中外活动参与者互相分享了生活见闻,中外之心也在交流中不断靠拢、持续凝聚。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唐秋艳摄
投稿:新闻学院 唐秋艳
审稿:新闻学院 张欣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