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7月28日黄山电(通讯员 王欣媛)炎炎夏日,热情如歌,为了探索非遗文化鱼灯的奥秘,了解鱼灯的传承现状,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徽韵鱼彩”5名成员在7月25日前往黄山歙县,走访当地进行有关传承事业的相关人员,了解鱼灯产业发展态势,并积极建言献策。
在古老而神秘的徽州大地上,歙县的鱼灯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歙县鱼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每一盏鱼灯,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上午,团队成员一同来到了汪福号茶铺采访店主的父亲汪重德,了解到他们会对鱼灯进行售卖,会接待各个采访团队并且可以现场展示鱼灯的制作过程,也支持游客在小红书等平台发布相关作品,以此来传承和宣传鱼灯。
图为店主父亲汪重德展示鱼灯 范凯琪摄
下午,团队成员来到了当地的网红歙县“小潘潘”潘敏的店铺并对她进行了采访,了解到她们也会对鱼灯进行售卖,会在抖音等平台发布有关鱼灯宣传的视频,还以直播形式展示制作鱼灯的过程,并且店内还有体验鱼灯制作的场地,增加游客对鱼灯的了解。
图为店内人制作鱼灯场景 范凯琪摄
在这之后,团队成员采访了非遗传承人汪宇昉。从他口中得知,他们有在小红书和抖音做宣传账号发布视频,会到外地进行鱼灯的演出,并且还做过两款相关的文创产品而且销量不错,也有专门的线上和线下店面对鱼灯文创进行售卖。“也想过很多这种创意类的东西,但如果产品做多了,成本就增加了,而且产品不一定每款都能畅销,所以就要慢慢地去探索去实践。”他如此说道,可以看出来,他们也在不断地实践,寻找更好的宣传鱼灯的方式。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汪宇昉场景 范凯琪摄
面对非遗文化日益受到现代化冲击的现状,歙县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非遗传承人积极传承技艺,通过教学、表演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鱼灯文化;同时,文化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广大民众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资金支持、志愿服务等形式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歙县鱼灯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只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作为新时代青年,团队成员通过此次活动不仅看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更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于非遗传承的坚定信念与责任担当。鱼灯的发展传承任重而道远,弘扬非遗文化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团队成员都表示要积极宣传鱼灯文化,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投稿:艺术设计学院 虞倍雅
审稿:艺术设计学院 王欣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