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经济学院:种下新玉米,收获致富经

发布者:经济学院 [发表时间]:2024-08-02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百舸网南京7月29日电(通讯员 刘元续 张琨悦)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并具体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等重要举措。为进一步了解乡村产业振兴路径及达成的具体效果,鼓励广大青年参与到乡村振兴,7月26日下午,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江苏省镇江市茅山镇蔡门村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对袁佳书记进行访谈 张琨悦摄

首先袁佳书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蔡门村的发展情况:该村在2022年时并没有任何产业,属于经济薄弱村,农民们通过种植草坪来获得基本收入。由于发展对草坪的需求越来越少,种植草坪并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袁佳书记了解到新的玉米种植技术并积极与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袁建华老师团队联系,讲述自己种植遇到的困难。在袁建华、崔亚坤等老师帮助下,即使是从未遇到的高温干旱的情况,蔡门村也实现第一批玉米卖出87.9万元。2023年开始扩张面积从45亩、65亩到现在的85亩,每年纯收入150.8 万元。袁佳书记提到在种植玉米过程中,江苏省农科院许多专家来到一线进行现场指导,与农户形成良好合作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袁佳书记与专家们经常在田里做土壤对比实验,一做实验就是一上午。袁佳书记计划在田里建一个专家工作站,里面包括办公场所,生活用地和科技小院,以此方便专家们在一线更好地开展工作。

图为袁佳书记为团队成员讲解加工厂情况 张琨悦摄

图为加工厂内员工正在包装玉米的场景 张琨悦摄

随后,袁佳书记带着团队成员来到蔡门村当地自行建设的玉米加工厂。进入加工厂,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加工器械和两个储藏室,旁边正站着两三名员工进行玉米包装的工作。经袁佳书记介绍加工厂的员工和种植玉米的农户都是附近的村民,加工的玉米也都是当地种植的玉米。转向加工器械,袁佳书记分享道:“当时种植玉米之后面临的困难就是玉米售卖保存问题,于是我们就想着需要有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袁佳书记不仅请教河海大学粮食专业的专家,还积极前往山东学习先进的技术,并结合当地村委会,建设出这个玉米加工厂,与不同农业大户合作加工,最后成功实现增收致富。

图为实践成员与陈大伯交谈 张琨悦摄

紧接着团队成员来到玉米种植地进行实地调研,远远看过去就能发现有几位老人在弯腰育种。怀揣着对劳动者的敬佩之心,团队成员向前进一步查看玉米的种植情况,他们的队长陈大伯接受了团队成员的采访。据陈大伯回忆:“我们要早上四五点钟和晚上十点半下田,上午和晚上要浇水,这样才能避开高温。”团队成员跟着陈大伯走进了玉米推广示范基地,他指了指远处的示范田:“当时有专家就是在这里对我们进行指导,告诉我们哪里种什么,怎么种。”

图为实践成员与袁佳书记合影 张琨悦摄

采访袁佳书记使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乡村产业振兴带给农民生活的变化。这不仅是村委书记与村民们共同的努力,也是青年科学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青年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理应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奔赴农村广阔天地建功立业,奋力书写“四个之问”的青年答卷。

投稿:经济学院 刘元续

审稿:经济学院 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