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南京7月21日电(通讯员 张钟文 邓恩茜 号境在)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7月21日,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古韵新行——智绘非遗实践团”在廉同辉老师带领下抵达南京市秦淮区,感悟南京非遗文化的魅力,探索现代科技与非遗的结合之路。
参观体验:大国工匠,多彩非遗
传一脉文化,承千年智慧。7月21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南京秦淮非遗馆,与非遗馆的武老师一同参观了灯彩、剪纸、泥塑、木偶等非遗作品。非遗馆内包含了135项南京的非遗,传承人们都拥有自己的工作位,在他们的身边摆放着对该项非遗的介绍。非遗传承人们有的在专注地完成自己的作品,有的在向游客介绍自己的非遗。团队成员也在观赏中了解到许多非遗的知识。
图为团队成员参访南京秦淮非遗馆 张钟文摄
大师课堂:访谈泥塑传承人
在观赏精美的非遗作品时,团队成员有幸与泥塑非遗传承人进行了交流访谈。传承人从泥塑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讲起,认为泥塑是原始的技术,古人用泥塑记录下器物、环境、历史,而今,泥塑作为非遗,也成了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而对于非遗的传承,需要手法,更需要学习者有一颗热爱的心、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以及无尽的灵感。团队成员就非遗受众少与非遗数字化的问题向传承人询问,对此,传承人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有时间关注民族文化,而她们也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带青年了解非遗文化,但这需要家长、学校与政府的共同努力。对于数字化,传承人认为任何精致的东西都要通过人工来生产,虽然数字化带来了便利,也让非遗作品更加精致,但缺少的是人工的过程与个体的感觉体会,这是精神传承重要的一点。
图为泥塑传承人讲解泥塑制作过程 张钟文摄
茶桌讨论:与非遗馆负责人交流
在参观的末尾,非遗馆的负责人武老师邀请团队成员前往茶桌交流。武老师谈到目前非遗的传承方式有很多,他们也在尽力地帮助宣传非遗,利用非遗进校园、非遗讲座、四季非遗市集等形式扩大非遗影响面。团队成员进而就未来非遗发展趋势与非遗馆负责人展开了详细讨论,武老师认为非遗作为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虽然已经引起政府与青年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事实上非遗工作进展并不顺利。政府方面更多的是保护传承人而非该项目,因此真正投入非遗项目的资金很少。社会方面更看重盈利,非遗发展方式有所局限。而传承人则专注于手艺,对于作品要求高,与社会存在较大审美差距。因此整个非遗文化存在大众非遗锦上添花,小众非遗生存难的问题。
图为非遗馆负责人邀请团队成员进行深入交流 张钟文摄
寸锦寸金,探访云锦
金线翠羽,逐花异色,天上取样人间织。7月21日下午,团队成员到访承创织绣公司,拜访云锦研究中心的张老师。张老师带领团队成员们参观了江苏省文化创意成果展示中心,欣赏了许多华美的云锦作品,见证了云锦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图为团队成员参访江苏省文化创意成果展示中心 张钟文摄
学习体验,感受匠心
漫步在展示中心,在听完老师详细讲解云锦的发展与传承历史后,团队成员们坐上云锦的织造工具——大花楼木织机,开始亲自体验如何织造云锦。云锦织造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每一次的观赏、触摸都仿佛是团队成员们与云锦之间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云锦织造过程 张钟文摄
文化传承,坚定信心
结束展示中心场地的参观回到工作室后,老师为团队成员们进行了古今对比的云锦作品部分的介绍。传统云锦纹样总是华贵端庄,现代云锦纹样更显清新时尚,还有中西结合,走上国际舞台。在过去,云锦是皇家贵族使用的布料,而如今,云锦的使用变得多样化、生活化。墙布、首饰、手提包、伴手礼……锦鳞纺织如梦幻。灯光下,云锦色泽光丽灿烂,美若天上云霞。观赏结束,团队成员与老师进行了云锦文化传承的探讨,从云锦技艺和传承人的状况聊到云锦当下的市场需求,团队成员们对云锦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并坚定了要做好云锦文化传承的决心。
图为云锦用途多样化展示 张钟文摄
投稿:工商管理学院 号境在
审稿:工商管理学院 号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