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新闻学院:非遗创新文化寻,匠心独运艺术承

发布者:新闻学院 [发表时间]:2024-07-28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百舸网苏州7月23日电(通讯员 侯雪 许芸)为了更好地提升文化自信,发展创新驱动的新动力,7月23日,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苏间记”团队寻访苏州,于丝绸博物馆、昆区博物馆和平江路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感悟非遗创新,传承艺术文化。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同时它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联结着民族情感,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苏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非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苏州丝绸博物馆设有多个展区,包括历史馆、现代馆、少儿科普馆、桑梓苑、丝织机械陈列室、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等。其拥有丰富的馆藏精品,包括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物级藏品700余件,以及各类标本及资料藏品3000余件。其中不乏如天鹅绒织机、漳缎织机、云锦织机等珍贵的丝绸机械和织造工具,机器之庞大,工序之精密细致,无不令团队成员惊叹。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合数家苏州市小学,联合展出小学生关于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的作品,两个时代于此连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方式生动诠释“传承”二字。

图为团队成员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合照 许芸摄

图为苏州丝绸博物馆内织器 许芸摄

平江路是苏州古城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有着“一条平江路,半部苏州史”之誉。街道两旁还保存着许多历史名人故居、文艺工作室以及传统手工艺店,如苏绣店、木刻店等,这些建筑和店铺不仅展示了苏州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平江路上有许多手工艺店提供DIY制作体验,团队成员也因此见证了漆扇的制作过程。此外,街区内还有昆曲博物馆,团队成员在此处体验到了苏州独特的曲艺文化。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之一。明代嘉靖、隆庆年间,音乐家魏良辅等人对昆山腔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总结唱曲理论,建立昆腔歌唱体系,称为昆曲。其声细腻婉转柔和,故有“水磨腔”之称,很快风行开来。

图为平江路漆扇制作 许芸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平江路昆曲博物馆前合影 许芸摄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南财学子深入了解了非遗文化,有利于文化财富的传承,提升个人素养与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投稿:新闻学院 侯雪

审稿:新闻学院 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