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经济学院:南财学子赴王庄村探究多方主体种粮积极性

发布者:经济学院 [发表时间]:2024-07-22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百舸网扬州7月14日电(通讯员 汤锦文)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安全向来是国之大者。对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为深入了解新一轮基本农田划定背景下地方粮食政策实施情况,探究地方上各方主体种粮的积极性,7月13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粮心守丰年”暑期实践队前往扬州江都区王庄村走访调研。团队利用当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特有背景,通过与村委会成员开展座谈、同本村四位种粮大户进行交流沟通,做到脚踏实地、细致考察、深入感悟。

王庄村位于浦头镇以西。东邻泰州,西与大桥镇接壤,村内交通便捷,镇主干道财政路、武嘶路穿境而过。到达王庄村村委会,首先由村支部书记王先生向团队成员介绍基本情况。“我们村现有土地2400亩,其中旱地900亩,土地流转率达到95%,由我们四位种粮大户通过线上平台与村集体签订承包合同,租金统一为840元每亩。”王先生介绍道,“在补贴政策上,政府为种粮大户提供稻谷补贴、秸秆还田补贴、犁深翻补贴以及农资补贴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村里也能够给予大户10元每亩的水力资源补贴。”补贴虽丰富,但在大户种粮生产过程中依旧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村内各个大户已全程实现机械化作业,但农机年折旧过高,投入资金量过大,短期收益微薄。同时,耕地里大量田埂和地块界线的存在,不仅浪费了优质的耕地资源,更不利于推广应用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大幅增加施肥、灌溉等田间管理成本。一些不规则的较小地块甚至无法应用对作业幅宽有一定要求的插秧机、播种机、施肥机等农机装备。

图为实践队员同村委会干部及种粮大户座谈 百舸网通讯员 秦嘉悦

接下来,团队成员分别与本村四位种粮大户展开深入访谈。种粮大户钱先生今年62岁,他从2006年便开始在村里从事粮食生产,是位资深的种粮能手。他家年产小麦和水稻各1000斤左右,问及未来是否会继续种地时,实践队员得到了钱先生肯定的回答。他表示,“在今年合同到期后,我还是要跟村里再签份10年的合同,未来我种不动了,就让我儿子接着种下去。”问及村里的基础设施情况时,钱先生摇了摇头,表示村里的道路过窄且坑洼不平,不利于大型农机进出,极大影响了耕作效率;耕地里部分水渠淤塞,排水困难,雨季涝灾严重。他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大户们续约种粮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快建设高质量农田,保障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对建设农业强国及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与种粮大户深入访谈 百舸网通讯员 陈世文

访谈结束后,实践队员在村支部书记王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他的承包地。王先生作为本村的种粮大户,承包了本村约700亩的农田。参观过程中,王先生展示了他购买的各种农机。“现在我们种田可比以前轻松多了,耕种全都交给机器了”,王先生笑着说。目前,王先生的种植已能够实现耕、种、收、植保、秸秆还田、烘干一条龙的全程机械化服务。与此同时,他向团队成员分享了自己多年探索出的种植经验。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王先生从2014年开始尝试新的种植模式:空出小部分田不种小麦,专门育秧。他表示,“虽说刚开始试验的两三年吃过不少亏,但好歹坚持下来了。”经过几年的摸索,王先生的新模式已见到显著成效,如今的收益也相当可观。

图为团队成员考察种粮大户农机设备 百舸网通讯员 王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本次实践调研,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不同主体在新一轮基本农田划定政策实施中的真实情况,也发现了现有补偿机制中的不足之处。基于村集体代表、小农户及种粮大户等多方反馈,未来团队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不断优化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提高种粮主体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南财学子将始终坚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追风赶月,笃行不怠,以青春椽笔谱写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章。

图为实践团队与王庄村村民合影 百舸网通讯员 秦嘉悦

投稿人:经济学院 秦嘉悦

审稿人:经济学院 张艺凡 潘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