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会唱歌的风筝调研小队前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鹞风筝制作工作坊,经过前期在博物馆参观板鹞和馆员对板鹞的讲解,小队成员对风筝的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在工作坊师傅的指导下制作了团队的专属板鹞,代表着会唱歌的风筝调研小队的协作精神。
全体成员 龚世航摄
小组成员制作风筝 龚世航摄
首先,工作坊的师傅为小队成员讲述了板鹞风筝制作的流程。由于板鹞制作工作过于复杂,工作坊的师傅便带着成员们作了一个小型的板鹞风筝,同时也省略了哨口的制作。首先是一同完成风筝画布的涂色,队员李崇在涂色过程中表示,“一张这样小的画布涂色时间也这么长,那么真正典型的板鹞大风筝岂不是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工作坊师傅说:“一般一个风筝制作完成需要花费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有些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
哨口制作及制造工具 龚世航摄
画布完成后,工作坊的师傅开始指导队员进行骨架的制作,队员在绑的过程中也纷纷感叹这是一个需要心灵巧手也巧的过程,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让板鹞在飞的过程中出差错。由于哨口的制作非一日之功,工作坊的师傅便仅向队员展示制作的手艺,并在制作过程中讲解道:“哨口是板鹞的艺术灵魂,哨口的声音,不光是驱邪的威慑之声,也是愤怒的呐喊、激情的歌唱和喜庆的天空交响乐章。板鹞风筝的神奇亮点,就在于哨口的响声早已发展成具有完美韵律的音乐,就在于板鹞拥有成熟的哨口音乐文化”。
制作完成的风筝 龚世航摄
虽然在板鹞风筝制作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但小队成员都表示现在所遇到的困难或许只是板鹞传承人遇到的冰山一角,而这也正体现着板鹞风筝的精神,团队协作、志在高远、勇于拼搏。
通讯员:唐方舟、龚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