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创新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财政与税务学院:传承国绣文化 品味古韵今风

发布者:财政与税务学院 [发表时间]:2019-07-11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7月7日下午,我校财政与税务学院“寻绣归”暑期实践调研团队走进“珍艺传承”朱寿珍艺术工作室。朱寿珍出生于宫廷刺绣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在极具文化氛围的环境中长大,精通各类书画,在刺绣领域更是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朱寿珍老师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联合国世界亲善大使,于2010年被授予“中国顶级刺绣艺术家”的称号。与传统苏绣作品不同,她的绣品新颖活泼,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绣品的刻板映像。作为对生命活力有着热切追求的年轻一代,团队从她的作品中找到许多古今文化的契合点,于是,团队成员带着问题和诚心与朱寿珍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团队成员走进朱寿珍艺术工作室 张稆屹摄

传承与创新

朱寿珍老师热情地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其馆藏作品,她向团队成员分享孔子肖像刺绣作品中的慧心:绣品中人物的胡须由老、中、青三代人的发丝制作而成,这不仅象征着生命的涅槃、活力与延续,也表达出“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理念。于刺绣而言,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促进苏绣随着时代一起进步。“创新不是不尊重老祖宗的东西,而是发展老祖宗的东西。”她强调,“我们传承任何技艺和文化,都要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

朱寿珍老师讲解孔子肖像刺绣作品 张稆屹摄

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与朱寿珍老师的交流谈话中,团队成员认识到苏绣技艺表现中存在着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现今仍然有许多绣娘没有专业美术知识,不知道如何突破创作瓶颈,如何通过刺绣的方式来传递画家原作品的表达效果;二是很大一部分画家不能很好地理解刺绣技艺的表现形式,导致现在绘绣不能很好地结合。针对这两个问题,团队成员提出了两条解决建议,一是由行会或者政府组织绣娘到专业美术院校进行专业美术知识的长期的系统性培训;二是组织专业院校的学生到苏州学习刺绣技艺,在具备专业美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刺绣技艺。

朱寿珍老师接受团队的访谈 张稆屹摄

 刺绣进校园,传承国绣文化

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需要老一辈艺术家的积极推动,也离不开年轻一辈人的努力。但是年轻一辈对于刺绣的了解越来越浅,知道的人越来越少。针对这一点,团队成员向朱寿珍老师提出了“刺绣与院校合作”的理念,分享了“刺绣进高校”的初步构想方案。

听完团队的介绍,朱寿珍老师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刺绣进校园是非常有必要的!”她多次提到,“刺绣是绘绣结合。”它的传承不仅仅是在绣娘的绣绷上,还在文人墨客的书房里,它不只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与琴棋书一样,都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对苏绣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技术层面,更应上升到艺术层面,包括美学,人生哲理。

她还特别提出了国绣文化的概念,“我们刺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应该分派别,不能局限于苏绣,我们在当代年轻人中传承的也应该是‘刺绣技艺+文化’”。所以,推行“刺绣艺术进高校”,传承国绣文化,不仅仅是为了简单的技法传习,也更应注重美学教育,将其发展为一门系统的美学艺术,培养年轻一代的艺术追求,使其主动担起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担。

目前朱寿珍老师已在苏州科技城实验学校和东渚实验小学成立“国绣文化· 珍艺传承”公益课堂班。通过切身实践尝试将苏绣文化带入校园。她谈到,“小学是苏绣启蒙最好的一个时间段,可以开一些普及推广班。我现在在做的国绣文化娃娃班就是这样,那些孩子们非常喜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热爱。初中高中的时候是学习刺绣最好的一个时间段。大学甚至可以把刺绣开设成一门专业课学习,从刺绣技术到刺绣艺术,再到刺绣作品鉴赏。”

对于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朱寿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保证办班时间。刺绣是一门非常特殊的技艺,不同于绘画,完成一幅绘画作品的时间可能是两个小时或两天,而一幅刺绣的可能时间少则两个月多则一两年,所以学习刺绣的时间也需要得到一个基本的保证。

2、保证生源质量。她提出了三个“真”:真心喜欢,真心想学,真心想走这条路。在访谈的过程中,朱老师反复强调,对待苏绣一定得有一颗真诚的心。“学生想要学好刺绣一定得有一颗对待这门技艺最诚恳的初心。”对生源的把控也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不浪费教学资源和学生时间。

3、师资配备要求。她建议二十人一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绘画老师,一名兼具文化底蕴和绘画专业知识的刺绣大师,和一名助理老师。“我们既然办这个苏绣进校园,就一定是要最好的”。不仅仅是学会这项基础技艺,更是让年轻的血液了解和学习苏绣之后,为苏绣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朱老师还特别强调,苏绣踏入校园必须要由专业的学院派的刺绣老师来引导。

朱寿珍老师题字赠书  张稆屹摄

朱寿珍老师致力于整理并发表刺绣文化的文献资料,出版有经国家文化部审批发行的《国绣文化 珍艺传承》作品集,同时也在撰写相关文献资料。临走时,她赠送其限量作品集作为留念,并主动为“寻绣归”团队题字,再一次表达对青年一辈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期望!

身披轻纱,气质如兰,一生深爱针与线的朱寿珍更像是一位现代意识强烈的诗人,她热爱刺绣,强调包容,呼吁感恩。字字句句皆是情谊,针针线线绣出人生”,通过与老师的交谈,队员们领略到了全新的刺绣理念。“不仅是心的宁静,更是纯洁与博爱;是绘与绣的交融,也是文化传承与美学教育的结合。

朱寿珍老师与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张稆屹摄

                                                        文字:李欣芮 刘佳新

摄影:张稆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