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院:旧火温新酒 留住乡愁 参观大别山农耕博物馆
7月6日,我校会计学院“乡愁何处起涟漪”团队来到安徽省金寨县小南京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基地,并在当地村委的指引下对民间收藏家漆威进行采访,参观大别山农耕文化博物馆。
大别山农耕文化博物馆是以收藏达人漆威收藏多年的老旧布鞋、陶瓷、农业生产工具为基础,在金禾体验园的支持下建立的。如今馆藏丰富,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同时政府也积极组织政府人员和党校进行参观学习。
淳朴自然的乡村田园景象,曾是我们祖辈真实的生活情态;宁静的青石板小路,倚门而坐的老人,是游子心头难忘的乡愁;古老的木雕门板,精美的砖雕石刻,还有那斑驳的戏台和庄严的祠堂,更是祖先馈赠于我们的一笔珍贵遗产。博物馆陈列的那一件件农耕工具、生活用品,无不承载着我们那说不尽的乡愁。
漆威,曾任职于金寨县国土资源局,工作原因经常走访乡村,历史是在不断演变的,整个生产生活的物件也在演变,老的房子拆掉了、塌掉了,又盖成了楼房。他看到许多具有民俗的老物件被丢弃在外面,有的作为柴禾被烧掉了,觉得很可惜,同时也因为他喜欢这些老物件,使他走上了收藏的道路。到现在为止漆威收集了大概有30,000件,不仅有生产类,生活类,民俗类,还有文化类,典籍类,文革类。因场地原因,在博物馆展出的只是藏品中的一小部分。同时,在金禾体验园内也有一些以露天展出的形式供游客体验,比如土法榨油、手工挂面。
漆威以自己不辍的坚持,把民俗文化、留了下来,保住了大别山的“魂”。
漆威向我们展示自己收藏的《康熙字典》目录
漆威在向我们讲诉自己多年来进行收藏的经历,及自己是如何留住乡愁,为乡村旅游铸魂。
漆威向“乡愁何处起涟漪”团队展示具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古代果盘
民国时期的乡村书包及部分书页
粝子,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没有小型碾米机,人们吃米先要用一种似石磨一样的工具去掉稻谷的外壳。图为漆威向团队介绍粝子的功用。
大炼钢铁时期所用大风箱
独轮车,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战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农民推着独轮车为解放军运送物资,故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是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大别山的独轮车比平原地区的独轮车多了一个小轮子,因为山区地势陡峭,普通的独轮车在山区运行不便,在前面加个小轮子有助于适应大别山区崎岖不平的山路,在之前独轮车是妻子回娘家常用的交通工具。
筷笼寓意着丰收,同时筷笼上的图案也拥有美好的寓意,呈米字花纹的寓意着丰收。上面的喜粑模具也是大别山特有的一种美食,一般在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制做,以求福气。
各式各样,不同时期的灯
老熨斗与光绪年间的木桶
各类木雕
清朝的梳妆台与洗脸架
即使经历了百年风雨,鼓声依旧清脆明亮
各式各样的绣花鞋及古代的三寸金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热水瓶
酿酒的罐子
之前酒是用粮食酿出来的,罐子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食物的残余,为了使取出来的酒干净清澈,一般会用插取笼来过滤掉食物残渣,再用葫芦做成的酒钩取酒,最后用炉子温酒。
老火温新酒